战胜衰老从关注脑小血管病开始吧

在年5月21医院认知神经病学论坛上,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周卫东教授给大家带来了题目为“脑小血管病与衰老”的学术演讲,精彩不容错过!

作者:张宁

来源: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长生不老”是人类永恒的梦想,炼丹的古人数不胜数,“青春永驻”也在传奇小说里经常出现,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抗衰老”。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抗衰老研究都是十分热门的领域,衰老--是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发的必然过程,它是复杂的自然现象,表现为结构的退行性变和机能的衰退,适应性和抵抗力减退。

生理性衰老,是从受精卵开始发育、生长一直进行到衰老的个体发育史这一生命链中的一部分。

病理性衰老,是应激和劳损、损伤和感染、免疫反应衰退、营养失调、代谢障碍,以及疏忽和滥用药物等因素积累的结果,会加速衰老过程。

脑小血管病(cerebralsmallvesseldiseases,CSVD)所导致的血管衰老正是与年龄息息相关的研究。

啥是脑小血管病?

脑小血管病是各种原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和病理综合征。可包括:腔隙脑梗塞、脑出血、白质病变、脑微出血、脑微梗塞、血管周围间隙。

脑白质变性---轻-中-重

认识一下它都有哪些发病机制?

低灌注损害学说

(1)脑白质病变多见于脑室周围和深部脑白质区域,这些深穿支血管缺乏侧枝循环。

(2)5年随访研究,贫血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LA。

(3)慢性低灌注相关研究

·Markus()内源性示踪增强MRI技术证明,白质区域(LA区和非LA区)灌注降低,而灰质正常。

·Bostos-Leite(),脉冲动脉回旋技术证实,有弥漫、融合LA病变的老年患者较有分散或开始融合病变者,脑血流明显下降。

·Terborg()LA区域脑血流量明显降低

·Kuwabara()严重LA患者脑血管对高碳酸血症反应显著下降,说明脑血流动力学储备下降与严重LA有关。

·(脑血流下降时组织损伤的原因还是结果很难区分)

血脑屏障受损学说

(1)年一项meta分析,对31项白质病变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研究显示,血脑屏障通透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进展加重的LA患者BBB通透性较非进展者明显增加。

(2)血清蛋白的毒性说。

·Ueno()慢性脑低灌注引起的脑白质病变大鼠模型,存在BBB破坏,大分子如免疫球蛋白和蛋白酶的外渗是大鼠白质病变的可能原因。

·Akiguchi等(),在LA患者的白质中检测到血浆蛋白的外渗,且其程度与LA程度平行。

·相关影像学研究证据Starr()静脉注射DTPA后会渗漏入脑组织内,尤其是穿支动脉区域,在糖尿病和LA患者渗漏比对照组更严重。

·(只说明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中可能存在血脑屏障的破坏)

内皮损伤学说

(1)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为统一低灌注和血脑屏障理论提供了新的假说。

(2)Hoth等()内皮依赖的血管扩张能力与白质病变体积特异性负相关。

(3)Femando等从神经病理角度证明,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升高参与上述工程。

(4)澳大利亚卒中预防研究(ASPS)显示,ICAM-1水平与LA进展程度(3年至6年)相关的结论。支持内皮细胞受损是LA的原因而非继发结果。

(5)同型半胱氨酸在LA患者升高。

(6)LA患者NO合酶抑制剂ADMA水平升高(Khan)

淀粉样物质沉积学说

(1)LA在AD患者的影像学检查中常相伴出现。

(2)Gurol等()研究了54例AD或MCI伴磁共振白质高信号患者、以及42例CAA患者进行断面研究,结果显示,abeta1-40水平与两组的白质病变范围均有相关性。而且,在控制了年龄、叶酸、B12、apoE基因型等因素后,该相关性仍存在。

(3)Brun\Englund等()病理学研究显示,正常衰老和脑血管病患者的LA主要与非淀粉样改变相关。

基因多态性学说

(1)双生子研究显示,LA的遗传可能性约在55%--80%。

(2)Paternoster等()meta分析关于19个候选基因的46项研究,仅4个基因经过了样本量大于人的基因多态性研究。(apoE,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血管紧张素原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meta分析结果显示,前三项基因与白质疏松无明显相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GT(插入/删除)多态性与LA相关,但其相关性可能受到研究规模过小或其他偏倚影响。

如何才能对抗衰老?

合理饮食、适度锻炼、适度限制热卡摄入,乐观心态、良好睡眠、和睦关系等都是对抗衰老的积极因素。除此之外,药物治疗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对丁苯酞软胶囊的研究

在医院牵头的15个国家中心研究项目里筛选名患者,入组人,采取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等方式对丁苯酞软胶囊进行持续24周的临床试验。

结果显示,丁苯酞软胶囊能改善皮层下脑小血管病引起的不到痴呆程度的认知障碍。有防止记忆下降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可能有脑保健作用,是否有抗衰老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丁苯酞软胶囊显著改善VCIND患者认知功能(ADAS-cog);显著改善整体功能(CIBIC-plus);丁苯酞组症状改善整体优于安慰剂组。

二甲双胍或可冻龄

1、当比利时研究人员在秀丽隐杆线虫身上进行二甲双胍测试时,这些线虫不仅衰老速度变慢,而且保持更健康状态的时间也变长了。它们的活动速度没有减慢,也没有长出皱纹。

2、对老鼠使用二甲双胍后,它们的寿命延长了近40%,骨骼也变得更结实。

3、,英国加的夫大学发现,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他们事实上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寿命更长,尽管理论上糖尿病应该让他们平均减寿8年。

总之,老化可分为生理性老化、病理性老化,病理性老化可以视为可治疗性的病况。脑小血管病具有某些老化特征,是常见的隐袭性脑血管病,易被忽视,但它是老龄人群认知障碍、痴呆及死亡风险的主要罪魁祸首,且其病生理改变及发病机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不同,但目前几乎没有已完成的临床试验专门针对脑小血管病、现有的诊疗指南也没有对其进行特别说明,仍遵循脑卒中基本治疗原则进行干预。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第一的医院
治疗白癜风的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ezd.com/jfqz/1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