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张图记录走过的英国

从英国回来之后,很多小伙伴催着要攻略。“懒+忙”成了一时的借口,但更多的时候,一些美好的心境被封存的如此完整且又那么美好,以至于自己也不太敢触碰它。早上听歌的时候,随机听到了一首《StreetsofLondon》,里面说,在这个城市的冬季,细雨呜咽出辛酸的惋惜,为了又一位被遗忘的英雄,为了毫不为此牵挂的世界,你又怎能向我埋怨你的孤独,说太阳不肯为你闪耀光辉,让我牵着你的手,带着你走过伦敦的街头,看一看那里发生的故事,它们会改变你的心境……

请你一定听听这首歌,然后再一次跟我走过伦敦的街头,看看这里发生的故事。

年,伦敦时间10月8日的凌晨,这是英国的最后一天,坐在希思罗机场等待飞回祖国的航班。这个奇妙的旅程中发生了许多事,应运而生了许多情绪。比如,从剑桥回伦敦,询问站台的老爷爷到底是哪个站台时,他指了指远方,又慢吞吞的看了一眼手表,然后说,嗯,你们还有一分钟。于是来不及说thankyou,撒腿就跑。每天早上各种突发状况猝不及防。有很多次,我们就奔跑在西服和雨伞的早高峰里。这是旅行中不可避免的慌张。在苏格兰高地时,因为突然的大雨使很多人迷失在了寻找瀑布的山谷里。英语里“givemeahand”常常翻译成“帮助我一下”,我更愿意翻译成“给我一只手”。于是就是这次旅行中,除了英国人给了我无数只手,我还触摸到了巴西人的手、加拿大人的手和宝岛台湾人的手。这大概可以称之为旅行中的温度。还有还有,昨天在车上,大家airdrop了我的照片时,好多人说it’sfromWendy?Acolorfulworld.Amazing.然后很多人再见到都会说你拍完分享给我们,相信你。这大概是旅行中的骄傲。当然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我们因为阴霾而担心拍不出好风景,因为路边不让停车而错失的照片。那些只能用眼睛记住不能保留在画面上的时候,这些都是旅行中的遗失,但我也愿意称之为遗失的美好。我们在路上遇到不同的人,比如那个每天吵着要看footballgame,巴西奥运会义无返顾的成为赛会志愿者的巴西大叔,比如游走了很多城市在莫斯科居住了三年的韩国阿姨,比如因纸媒的沦陷而从《东方早报》离职,后来去了澎湃新闻的上海姑娘……我们彼此听着各自的故事,又从彼此的身边经过。你可知道在这个城市里,有多少东西宛如达芙妮变成的月桂树,表面波澜不惊,内里凄美动人。每日走过的石阶路,常常触摸的一块路牌,一直紧闭的窗户,被暴雨淋过,让夜风拂过,见过雨后彩虹,识破虚荣的云,却如你这般,始终都在,历久弥新。那天我看老王说:少年一生一事无成,满心向往着苦行一样的旅程,从不是因为信仰,而是因为性情。走过田野,肩膀上总会落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踩过溪石,裤脚总会挂上雨露。翻山越岭,你要记住一星一辰,跳动的阳光,拂面的微风,这些都是追随你的精灵。你的生命如书,也终究会有我写下的一笔。

从东经度一路向本初子午线飞行,这感觉特别像在时间的洪荒里跟昨天赛跑。此刻中午12:07,伦敦,你好!!!

Day.1,一路颠簸总算到了日不落帝国。从机场出来,就被火车搞懵圈了。其实现在也没整明白,英国的火车票为啥坐地铁也通用?还好在火车上遇见了难得一见的小哥哥(真的是一路没见拿红色护照的中国人),把我们带到了维多利亚火车站。又在各种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酒店。伦敦的很多市集是在周末才有。于是放下行李马不停蹄的赶往了BoroughMarket。BoroughMaret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英国伦敦非常著名的集市之一,欧洲最大的农贸产品批发零售市场之一,你走进市场,你会感受到历史的陈旧。虽然古老,但不残破,整个市场井井有条。由于时间的原因伦敦塔没有参观上,就一路沿着泰晤士河来到了伦敦塔桥。伦敦桥在各种电影里见过的次数,感觉不能再熟悉,也不必多说。倒是觉得这一天下来蹩脚的英语在不敢说却憋着不得不说中也有了一些起色,总之脸皮厚,听不懂可以再问。然后发现英国人民又耐心又友善,地铁坐不明白主动给你带路,询问房间有没有热水壶告诉了位置还问要不要找人示范给我看。伦敦的第一天在泰晤士河的夕阳下落下帷幕。48小时没有平躺睡觉的我现在需要一张床。晚安。

Day.2,同行的小伙伴昨天可能太过兴奋,今儿凌晨两点就起来再也不能入眠。好不容易等到天亮,决定去看哈利波特的93/4站台。路上遇到了大英图书馆(上图5),就被这气势震撼了。再往前走便是维多利亚时期的标志性建筑,如今变成了圣潘克拉斯大酒店。据说,年辣妹们在圣潘克拉斯酒店拍摄了MV《Wannabe》,使她们一炮而红。

接下来便是声名显赫的贝克街b号。大约从年起至年,这里曾居住着神探福尔摩斯与华生医生,这座寄宿楼因此声名鹊起。这所寄宿楼于年被女王陛下列为2级保护建筑和历史名胜。贝克街b的隔壁是另一个小有名气的商店——披头士乐队的主题商店。这使我想起那天参观完樂讀書社的展览的那种心情,每个城市无论怎样日新月异,但从历史中凝结的不仅仅是故事本身。让心智在怀念美好的关怀与昨日永不归来的绝情里辗转不已;那就像夕阳中血红色的港湾:始终沉静……

再然后就是马不停蹄的诺丁山和肯辛顿宫。诺丁山自然是因为朱莉娅罗伯茨的电影闻名,由于时间紧迫也并没寻找到电影里的书店,但是很难想象充满古典气息的伦敦也有诺丁山这样异国风味浓厚的街区。离诺丁山不远就是肯辛顿皇家公园,这里有已故的戴安娜王妃的居所——肯辛顿宫,哈里王子也在其中长大。

最后是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HistoryMuseum)位于伦敦市中心西南部、海德公园旁边的南肯辛顿区。大楼为维多利亚式建筑,形似中世纪大教堂。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主要分为五个场馆:植物馆,昆虫馆,矿石馆,古生物馆和动物馆,大约藏有世界各地的万件标本,其中昆虫标本有万件。在这个博物馆里,收藏了世界上最大的鱿鱼,它有着8只粗“手臂”,外加两条超长的用于捕食的触须,总长约9米,还用一双0.25米的巨眼。除此之外,馆中收藏着一块罕见的“德里紫蓝宝石”,据称这块宝石携带“诅咒”,它的多任主人都灾难连连,甚至突遭横祸。忘了告诉大家,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可是欧洲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呢!

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ictoriaandAlbertMuseum,简称VA博物馆)的历史可追溯到年。当时英国成功举办了首届世博会,博览会后,女王在伦敦南肯辛顿区兴建一座博物馆,以此用来陈列购自博览会的优秀作品和当代名师的杰出设计。经过多年经营,VA已经成为世界上装饰艺术和设计品最大的收藏馆。

VA共有个展厅,藏有余万件工艺品和书籍等。博物馆中的中国藏品种类丰富,现在有藏品件,种类涵盖陶瓷、服装、家具、版画、青铜器、玉器、玻璃等。馆藏最多中国瓷器,数量多达多件。收藏中国文物数量超过1.5万件,藏品数量仅次于2.3万的大英博物馆。

中国文物通过变卖流落到欧洲之后,欧洲各国的博物馆或通过拍卖、或通过私人捐赠等途径将它们“收入囊中”。除此之外,VA博物馆有相当一部分藏品来自当时中国的外销产品。中国清代康雍乾时期瓷器外销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之前历朝历代。欧洲各国王室贵族均藏有精美的中国外销瓷器,数量之大令人惊讶。

VA馆藏的中国外销瓷器收藏数量是世界最多的。这些瓷器主要是景德镇工匠按照欧洲人的要求做的。17至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喜爱程度可以用“痴迷”来形容,拥有精美的瓷器,是欧洲皇室贵族身份的象征,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需求达到顶峰。VA博物馆中的中国瓷器时代从元代到19世纪,最早是14世纪的景德镇窑青白釉的梨形瓶。

Day.3,今天的一天是从剑桥开始的。非常直白的讲,这是一眼睛就会爱上的地方。这里拯救了我对伦敦的“失望”。很早以前,我跟我们领导聊起英国时,他说英国到处都是落寞的帝王之相。我不是很能理解,但总觉得伦敦的拥挤使复古的气息夹裹在现代文明中,缺少了那么一点灵气。结果,我没能体会到的在剑桥这个小镇上都弥补上了。果然如徐志摩所写,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愿做一条水草。本来是打算去三一学院,结果迷失在校园里来到了国王学院。虽然早上雨淅淅沥沥下不停,虽然撑了伞,权当别样的浪漫灵魂是孤独地飘出了伞外穿过条条街道,假想几百年前彷徨的诗人,沉浸在思考中的哲学家,也曾在这样的夜雨里,跨过我走着的街道,行走在康河边,没有撑伞,只有月光如水洒在板路上,在黑暗中摸索着古旧的墙根向前走,寂寞伴着自己的灵魂,听近村晚钟声,在一池波光中觅回宁静……

下午回到伦敦终于把第一天错过的伦敦塔补上了。詹姆士一世(-)是将其作为宫殿居住的最后一位统治者。这里曾作为堡垒、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宫殿、天文台、避难所和监狱,特别关押上层阶级的囚犯,最后一次作为监狱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仨图是圣保罗大教堂,有别于伦敦大多数的哥特式尖顶教堂,这个巴洛克风格的教堂是伦敦的宗教中心,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年这里举行过戴安娜与查尔斯的婚礼大典。因为教堂内部不让拍照,所以只拍了外观,却意外碰见在这里拍婚纱照的新娘。

今天最后一个行程,非常文艺——我们在女王陛下剧院看了一场久负盛名的《歌剧魅影》。首先说说这个剧院。伦敦女王陛下剧院是伦敦西区最著名的剧院之一,被视为英语世界中最高水平的商业剧院的代表。始建于年,因歌剧名声大噪。这座建筑于年被评为英国国家二级遗产,多年来曾上演过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让不同年代的观众都能感受到歌剧的魅力。提到伦敦西区,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这个人——CameronMackintosh。《剧院魅影》,与《猫》、《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被许多国内的音乐剧爱好者称为“世界四大音乐剧”,其实原始的说法是“theBigFourofCameronMackintosh”,卡梅隆麦金托什的四大名剧。卡梅隆是当今西区,乃至全球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剧制作人,上面所说的这“四大”都诞生于伦敦,并且都是由卡梅隆一手打造,不仅在伦敦西区战果累累,更是在随后百老汇的征途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个人还有另外一个小插曲,就是和著名歌手莎拉布莱曼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说到音乐剧,大家最先想到的也许是百老汇,而历史上第一部音乐剧《乞丐的歌剧》却是首演于年的伦敦,直到年,美国才有了自己的第一部音乐剧《黑魔鬼》。而《歌剧魅影》的首演正是年10月9日于英国的伦敦女王剧院。(因为演出不让拍照,后三张图是我从网上down的)

Day.4,此刻正在前往威尔士的路上,得空想聊聊伦敦的地铁文化。伦敦应该算是铁路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了,基本上地铁覆盖了所有地区。我目前去过的地方下了地铁步行没有超过20分钟的。昨天是伦敦的第一个工作日,地铁里出现了令我很敬佩的情景,方圆2公里内看报纸的8人,看书的2人,几乎很少有人人玩手机。在地铁口的箱子上看见了免费取阅的报纸,早报和晚报都会在上下班的时间准时出现。怪不得英国的人均阅读量世界第一。虽然纸媒在网络的冲击下逐渐衰落,但感觉是否真的消亡是取决于人的生活方式。当然伦敦地铁站里几乎全程无信号也限制了一部分人的手机使用率。真是希望长春的地铁全面铺开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景象。对,值得骄傲的是在在两天半的折磨下已经基本具备了坐地铁技能。伦敦的地铁线非常奇葩,同一个站台会有3条线路的地铁经过,头上方的显示屏真的很重要,第一天问路的时候,工作人员会说你的车几分钟之后到达一直没能理解,后来才发现里面暗藏玄机。(上图4)也是地铁站里的豹纹小哥。我说这好像是个乐队组合。不过对于一个孕育了世界各种牛B乐队的国家,感觉地铁里看见啥都不足为奇。

上午的第一站就是这个名叫Bourton-on-the-Water,直译过来就是“水上伯顿”,光听名字就感受到浓浓的水乡气息。水上伯顿,英格兰水上伯顿有着科茨沃尔德的“威尼斯”之称,由此及其名字就能看出,这个小村儿最出名的就是贯穿整个村庄静静流淌着的疾风河(WindrushRiver)了。小河清澈见底,历史悠久的低矮石桥连接着小河的两岸,河岸边矗立着葱葱郁郁的大树,再加上村里各种充满情调的小店,走在街上都不自觉地心情明朗得想哼起小曲儿!疾风河上有6座低矮的拱形石桥,都有多岁高龄了。河边有很多咖啡馆与餐厅,走累了可以进去坐上一坐,尝尝全天候供应的英式早餐,静静的坐在河边长椅上,看一看蓝天白云绿草金柳,感觉幸福不能更简单。

走之前别忘了到附近小店淘几张印有四季不同景致的小镇明信片,写好直接邮局寄出,当然,这是我去不同的地方必然会送自己的礼物。小镇不算大,一天就可以逛完,但是美景耐得住细细品味,还有更多美丽的地方等待有缘人去发现。

黄昏时分,终于来到了坐落于英格兰西北部与威尔士交界处的柴郡首府——切斯特。(上图1-3)就是当地非常有名的建筑市政厅和大教堂。市政厅在年开放,是有圆顶的哥特式建筑。大教堂曾为教会的圣Werburgh修道院。其架构可以追溯到诺曼时代,并经历经几个世纪的不断加固和维护。最大一次修复发生在19世纪的年,打开了一个独立的钟楼。精心雕刻的遮篷choirstalls被认为是全国最好的之一。切斯特最具中世纪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城墙,长有2英里,是古罗马时期的遗迹。黑白相间的建筑和将多个商住两用建筑环绕链接起来的购物长廊(ChesterRows)(图8-9),唯一的电路是在前面的西南部分县大厅。ChesterRows是英国独一无二的。他们由建筑和商店或在最低的两层住宅组成。这里曾是古罗马时期的军事要塞。作为英国著名的文化遗产保护城市之一,该市保留了多处完整的古罗马遗址和城墙。

Day.5,早上的第一站就驱车前往了兰迪德诺,这个威尔士的海滨城市,据说《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灵感就来源于此。这座城市历史并不悠久,它兴起于维多利亚时代。也许没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娓娓动人的轶事,也许没有附庸风雅的骚人墨客和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它只有一片汪洋,岁岁年年,春秋几度,花开花落,潮涌潮没,它只为度假而生。绵延的海岸线远接天际,山光云影相映成趣,仿佛尘世与天堂只相隔了那座石桥的距离。兰迪德诺像一位闭山修行而不谙世事的修女,她单纯善良,胸怀广博,她孤芳自赏,永不凋零。她洗涤游子蒙尘的心灵,抚慰浪子不羁的灵魂。

再之后,我们来到了卡那封城堡。这是西北威尔士圭内斯郡境内的一座中世纪建筑。卡那封城堡之所以闻名,是因为这里是威尔士亲王的受封地。崇尚武功的爱德华一世在执政期间不断进行征战,公元年-年,他率兵对威尔士公国进行大规模入侵。通过海峡夹击和长期围困,终于打破了威尔士军队和人民的反抗,杀死了威尔士统治者卢埃林兄弟。为了镇守被征服的威尔士,公元年,他把自己选作王储的儿子封为“威尔士亲王”。从此以后,英国所有的男性王储都沿用“威尔士亲王”这一封号。公元年,电视转播伊丽莎白女王在卡那封城堡为查尔斯王子举行受封仪式,吸引了全球5亿观众收看。

Day.6,终于记得拍了一张纯正的英式早餐。鸡蛋、香肠和牛角包,外加英式红茶,这是所有酒店的标配。不得不承认,英国确实是做饭很烂的国家。早上从斯旺西的海边出发,来到了威尔士的首府加的夫。终于有时间闲坐在街头发呆了。(上图5是加的夫的市政大楼)。最最值得一提的是特意去看了加的夫球场(最后一图),英国的千禧球场。本年度欧冠决赛皇马踢尤文就是在这举行的。弥补一下这次行程没有机会看英超,没有机会去老特拉福德的遗憾吧。然后我们回到了伦敦。

Day.7,从伦敦出发,车行向北一个半小时可以抵达剑桥,向西一个小时可以到达牛津。这两座小城相距约公里,但人们经常同时提起它们,英语中因此有了“Oxbridge”(牛剑)这样的合称词汇。在英格兰民族的精神地图上,它们出类拔萃,同时又深受欢迎。牛剑”就像希腊神话中,变成双子座的兄弟卡斯特和波鲁克斯一般,永不离散。它们是英伦大学中无与伦比的星辰,几百年来,灿烂迷人的光芒始终耀眼。牛津基督教堂学院(上图1-4)创立于公元年,是牛津大学最大的一个学院,曾在内战时作为查理一世的临时首都,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在近代年内这里产生了16位英国首相。因被电影《哈利·波特》选中做为魔法学院大食堂的拍摄地,这个四周挂满历任校长油画的魔法餐厅别具一番韵味。

Day.8,今天一早我们赶往了哈利波特的主题公园。还记得陪我们一起成长起来的那个戴着圆圆眼镜有点笨的大男孩吗?这些场景是不是历历在目?罗琳说:“Nostorylivesunlesssomeonewantstolisten.”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寄希望于一个神奇的世界,大概是因为在那个世界里,我们能看见很多种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足够美好。

感谢小伙伴认真做功课,在一个月前约到了塔桥下正宗的英式下午茶,于是,这个下午我们在伦敦塔桥附近的TheBrasserie西餐厅,品尝了一顿正宗的英式下午茶。其实说到茶与甜品,在古早时期这是权贵的象征。蔗糖在年是稀有品,年是奢侈品,年是生活必需品,之后最大的消费群体是穷人。英国的工人第一次喝下一杯带甜味的热茶,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因为它预示着整个社会的转型,预示着经济和社会基础的重塑。推荐一本书《甜与权利》,和我们一起从一顿下午茶开始了解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

Day.9,这是第二个国庆节远在他乡,今天的画风很伦敦。我两年前我照着图片画过一张画,没想到两年后的今天我站在画中的角度看见了画里真实的模样。这感觉真奇妙。嗯,国庆节还是谈谈出来的感受吧。几天前在去往威尔士的大巴上碰见了一群华人面孔的老太太,他们彼此交流讲粤语,跟我说话时讲的都是英语。后来问了一下,他们来自香港。这是我第一次觉得长相如此相似的人们却如此陌生。而细细想来,现实就是凌驾于故事之上的抽象内核,而真实的文化把我们隔开,原来我们就是很不一样。其实,有时很羡慕那些漂泊者,他们见过星星,见过银河,有内心柔弱的地方。或许他们也羡慕我们,不用孤身自己打拼。是谁在问你,不知客人从何来啊?遗世回声里,你曾说他是你的家。又是谁问呢,你知否天地几重啊?你想他离你多远,浮世自有多大。多少人,问你要去向哪?你不答,只踏山啊水啊。只怕啊,停下脚步会又错过了他,原来你,只是在想家。好吧,手边只有一听可乐,那就以可乐代酒,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漂泊过那么多个远方,请别忘了你的家……祝祖国生日快乐……

看过了伦敦眼和大笨钟后,终于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大英博物馆。选出了大英博物馆目前可以排名前9的图片(因为中国馆闭馆不对外开放,很多重量级的就看不到了)。图1是罗塞塔石碑,图2是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图3是霍尼杰提的内棺,图4是凯特贝特木乃伊,图5是黑夜美后,图6是贝宁饰板,图7是利索斯雕塑,图8是路易斯棋子,图9是第一个记录了年代的青花瓷。看到大量的展品“背井离乡”,一面提醒着人们各国的殖民史,一面又记录了各地的文明。文物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其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为后人保留了文明的现场。通过它们,我们看到了散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明,它们共同构成了今天多样的世界。它们是历史的再现和延续,这些文明的产物有的还能在当下觅得踪影,有的则承载了我们伟大祖先乘风破浪、开辟新世界的勇气和精神,是我们可以学习的难得的历史教科书。交流与融合推动了人类进步的进程,它们承载的历史让我们肃然起敬。

在大英博物馆的时候遇到一个小插曲。由于大英确实很大,以至于我逛到脚痛的时候终于找了个角落歇着喝可乐。这时一个坐在我旁边的老外我唠起嗑。问我可乐是不是我喝的?我说是。然后他就说可乐对身体不好,对牙不好,软化骨骼,虽然可乐在英国很流行,但是报纸上说它依然危害着人的健康。那些无糖饮料对身体也不好,建议我不要喝饮料。我说我因为没吃饭需要补充一下体力。他说,在英国香蕉是流行的水果。问我中国流行吃什么水果?我说橘子苹果吧(我觉得我很难解释中国南北差异较大吃的不一样)。然后他说香蕉是很神奇的食物。如果糊在皮肤上可以美白。如果鞋脏了,还可以擦鞋。就是感觉老外真的特别乐意跟你聊天,因为晚上去的法国餐厅也遇到了同样好客的店主。

这就是晚上来的法餐厅了。然后由于当时只记得吃而忽略了餐厅名字,只知道在Strand附近。这家老板也很热情,点餐的时候问我们是哪里人?我说中国。她还问是中国的哪里?我回答东北部她大概实在是不知道。然后问我们是学生还是来度假?我说度假。她微笑一下,祝我们旅途愉快……

Day.10,今天的行程是温莎-巴斯-巨石阵。温莎堡位于泰晤士河南岸小山丘上,距伦敦近郊约40公里,是一组花岗石建筑群,气势雄伟,挺拔壮观,最初由威廉一世营建,目的在于保护泰晤士河上来往的船只和王室的安全,自12世纪以来一直是英王的行宫。温莎古堡占地7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尚有人居住的古堡式建筑。著名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曾应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邀请来到古堡,并写出了《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一剧。位于英格兰西南Somerset郡的巴斯城,离伦敦有两小时车程。巴斯(Bath)这个名字在英文里的本意是“洗浴”。古罗马时期,这里是神庙和温泉浴场,被称作AquaeSulis,意为“莎丽斯之水”,是罗马人献给水与智慧女神莎丽斯米娜瓦(SulisMinerva)的礼物。今天,古城的火车站的名字仍然叫做BathSpa——巴斯温泉小站。小城的中心是罗马古浴场遗址(RomanBaths),这是全欧洲保存最为完好的古罗马时代建筑群。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巨石阵(stonehenge)约建于公元前~0年,是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文化神庙遗址,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8年3月至4月,英国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巨石阵的准确建造年代距今已经有年,即建于公元前年左右。巨石阵由巨大的石头组成,每块约重50吨。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

Day.11,这大概是英格兰的最后一天。因为晚上赶飞机,早上匆忙去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伦敦眼上俯瞰了整个伦敦,瞥了一眼白金汉宫,然后看了国家美术馆。从年起,威斯敏斯特教堂就是英王登基的指定地点,除了爱德华五世(早夭)和爱德华八世(爱江山不爱美人那位,主动下岗),英王均在此上岗,历史悠久超过故宫中的金銮殿(太和殿)。在西方人眼中死亡与婚礼同样神圣。威斯敏斯特教堂也是王家办红白喜事的胜地,举行的婚礼和葬礼很多。达尔文和牛顿就葬在这里。此外,年,戴安娜王妃的葬礼在此举行。按戴妃心愿,她最终安葬在斯潘塞赛家族位于一个小岛上的墓地中。悲伤很快过去,生活滚滚向前,年4月29日,威廉王子在这里举行了婚礼。除了皇室成员和科学家,这里还有个诗人角,埋葬了很多文艺界人士。中间的是乔叟,他的名作是《坎特伯雷故事集》。旁边有大诗人丁尼生和布朗宁。小说家哈代和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也葬在这里。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亨德尔和作家狄更斯肩并肩埋在地板下边,有些文学家死后虽葬身别处,但在这里仍为他们竖碑立传,如弥尔顿和苏格兰诗人彭斯。大英帝国曾经是人类历史上最广阔、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想要给她的强大和传奇寻找一个答案,不妨去一次威斯敏斯特吧,那一个个石棺、一块块碑石后面,埋葬着那个国家最优秀的灵魂,回想他(她)们任何一个人的故事都是一个传奇,也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洗礼和冲击,这才是那个曾经贫瘠岛国,永远无法被战胜的真正答案!除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最震撼的是国家美术馆。从没想过能亲眼看见梵高和莫奈的真迹。更重要的是,这里席地而坐的都是来画画的学生,或者来讲课的老师。这种教育上的馈赠感觉更具有美术馆的价值。就是时间太少,不能仔细端详每一幅画作。然后买了一本全英的解读书带回来再慢慢研究吧……一路颠簸来到了苏格兰的首府爱丁堡,即将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

Day.12,昨晚在寒风中抵达爱丁堡,觉得这个城市有太多的阴气。今天白天和小伙伴分开行走。结果自己在爱丁堡的老城中感受到了中世纪的浪漫。起伏的山路古式的城堡随处可见,处处都有历史的印记,百年的风雨将原本整洁的城墙斑驳,让人不经意便开始幻想当年的风光。那个大象咖啡馆,就是罗琳写出《哈利波特》的地方。今天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愿我们在同一轮明月下,能获取内心的宁静。

今天回酒店早,就给大家做一个关于英镑的科普帖。如上图,是我手里三张不同版面的10英镑(图1是正面,图2是反面)。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第一张是英格兰银行发行的英镑,第三张是苏格兰银行发行的英镑。第二张是苏格兰克莱兹代尔银行发行的英镑。这些英镑在英国都可以流通使用。但是英格兰地区有时候会拒绝收取苏格兰的英镑。我们在中行只能兑换英格兰皇家银行发行的英镑。而值得一提的是,苏格兰克莱兹代尔银行(ClydesdaleBank)是苏格兰一家商业银行,成立于年5月7日,目前隶属于澳洲国民银行。苏格兰有三家银行有权发行自行设计的货币。这三家银行是: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BankofScotland)、苏格兰银行(BankofScotland)及克莱兹代尔银行(ClydesdaleBank)。苏格兰并不称现女王为伊丽莎白二世,而称其为伊丽莎白一世,因为现女王是统治苏格兰的第一位叫伊丽莎白的女王。因为以前的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并没有统治过苏格兰地区,因此苏格兰纸币没有伊丽莎白二世的头像。

即将启程苏格兰高地,换一首歌,在别样的音乐中你能感受到别样的心。

Day.12,一路向北终于到达了苏格兰高地上最美的天空岛。我们坐在大巴里,看着沿途的风景,这回不是行走在画里,而是行走在《国家地理》里。云起云涌,夕阳透过大团云朵之间的缝隙洒落的余晖,每一步都是不同的景色。司机小哥说的对,这里果然有somanyrainbows.突然想到一句话: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今天是第一次住民宿,准备明天走入英国的桃花源。

Day.13,时光沉淀了一段记忆,那里有明媚的蓝天,深沉的古堡,悠扬的琴声,寂寥的田野,和勇敢的心。那是最初的苏格兰印象。当你踏上这片广袤的土地,想起威廉·华莱士身穿苏格兰格子裙高喊着“他们或许可以夺走我们的生命,却无法剥夺我们的自由”时,你更能理解这个还说着盖尔语的民族中流淌着怎样血性。今天的行程充满了戏剧性。上午司机小哥带着我们这个小巴上的2个美国人、2个加拿大人、1个巴西人、2个韩国人、2个台湾人和5个上海人一起合照,很快我们便建立起了国际友谊。下午,这个国际友谊变得更加深厚。是的,我们在雨中登山,寻找传说中的瀑布,结果路况糟糕的不能按计划达到,几个女生因为穿着皮鞋,行进更加艰难。于是大家就这样相互搀扶着走进又走出了泥泞的大山。回到车里时,所有人的衣服都湿透了,但每个人都难掩内心的喜悦,有人说这才是一次fantastictravel,独一无二。还有一件好玩的事分享一下。我和小伙伴在山崖上拍照的时候,一个外国人问我们能不能配合他拍几张照片,之后给了我们一张名片,说可以E-mail发给我们照片。我很喜欢他名片上的那句话——apictureandathousandwords...

Day.14,这是苏格兰的最后一天。早上从天空岛出发来到了尼斯湖,是的,就是那个传说中有水怪的地方。从驶离天空岛的那座桥时,悠远的苏格兰长笛衬托下,司机小哥一句“farewell,myisland.”然后,那种不能言说的氛围使大家都沉默不语。中午回到车上,巴西小哥站在前面说今天是他的生日,这里买不到生日蛋糕,每人一块小蛋糕,祝大家旅途愉快。然后,车里群情激昂的唱起了生日歌。这是我在海外第二次给陌生人过生日。下午,加拿大的阿姨递过来一张卡片说,我们每人写一句话,送给操劳了三天的司机小哥。从尼斯湖回爱丁堡的路上,太阳冲破了头顶大朵的乌云,又崭露出了笑容,我们又看见了彩虹,苏格兰的高地也让我们多留些美好的回忆。这一路风光旖旎,自是不敢睡去。抵达爱丁堡已是傍晚时分。司机小哥收到卡片很是意外。他说这三天我们互相取暖,即便来自不同的国家却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很高兴遇见你。结果,大家从小巴车下来就来了长达十分钟的告别,每个人都握手拥抱,问了彼此的行程。小伙伴说是因为我们昨天一起迷失在了风雨飘摇的大山里吗?我说快走吧。其实,我每天都在记录着一些文字,我知道这是为了那缭绕于人的种种告别。日暮,想哭。我忽然想为那些,理应珍重之事,未经可惜便轻易逝去,而落泪。

是的,到这里,我的英国之行的内容全部结束了。第15天转了三班航机回到了祖国,我在路上写了开篇的那段感想。

然后贴一下小伙伴整理出来的Schedule,希望能帮到你们……

—END—

在这里遇见相似的灵魂

赞赏

长按







































哈尔滨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医院专业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ezd.com/jfmj/1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