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癜风好方法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4623360.html
外国语言文学知名学者讲座系列·语言学十讲
●
ISBN:-7---6
出版时间:年10月
作者:黄国文陈瑜敏著
定价:42.00元(优惠价:29.40元)
本书简介
系统功能语言学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约60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一门主流语言学。本书以讲座的形式介绍了系统功能语言学这一语言学重要分支,梳理了其发展过程和基本概念,并探讨了如何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解决实际的语言问题,既有理论概述,又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可以为读者学习和研究这一学科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
黄国文
教育部“长江学者”,先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和威尔士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年至年任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年至今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会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会长,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多部。
陈瑜敏
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英汉语篇分析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理事。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
(长按识别或扫描上方小程序码可购书)
前言
文/黄国文陈瑜敏
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FunctionalLinguistics)是由20世纪60年代初M.A.K.Halliday(韩礼德)创立的句法理论——“阶和范畴语法”慢慢发展而来的。这个理论既是普通语言学(GeneralLinguistics),也是适用语言学(AppliableLinguistics)。作为普通语言学,它研究语言的系统;作为适用语言学,它研究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把理论聚焦在解决问题上。
改革开放的40多年来,中国的语言学研究经历了介绍、引进、消化、理论本土化探索、实践应用、创新发展这些不同阶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语言学讲授者和研究者,中国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教学与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国学者在讲坛上介绍这个理论,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活动,也出版和发表了一些学术论著和学术论文,多位学者在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为这个学科的发展做出了中国人的贡献。
我们非常热爱这个理论,多年来一直在大学向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讲授系统功能语言学课程,并把理论用于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实践中。我们都接受过严格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训练,并都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我们的学术思想深受M.A.K.Halliday、RobinP.Fawcett、JamesR.Martin和GeoffThompson等国际知名学者的影响,这些都反映在本书的撰写中。本书中的一些观点来自我们的教学实践和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它们融汇了多年来我们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认识和解读。
在撰写本书时,我们参考了国内外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的著作和教科书,话题的选择既包含学科的核心内容(人际功能、经验功能、逻辑功能、语篇功能、语法隐喻),也有研究的热点:如功能句法、加的夫语法、评价框架和多模态分析。本书的第一讲是绪论,围绕着“什么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什么”和“系统功能语言学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目的是让读者了解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性质、特点、研究重点和发展历程与趋势。由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特别重视实践,尤其是语篇分析,我们在讲解时也努力通过语篇分析来阐释一些理论问题。
本书的框架由黄国文设计,各讲的具体分工是:黄国文负责第一讲(绪论)、第二讲(人际功能)、第三讲(经验功能),第四讲(语篇功能)、第七讲(功能句法)和第八讲(加的夫语法),陈瑜敏负责第五讲(逻辑功能)、第六讲(语法隐喻)、第九讲(评价框架)和第十讲(多模态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理论,它采取“进化的”而不是“颠覆的”发展途径,这个理论充满活力、突出意义、重视应用和跨学科融合;它起源于中国,包含了很多中国元素,与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怎样在新时代发展系统功能语言学,并把该理论进一步本土化,解决中国的问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任。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趋势
系统功能语言学早期侧重作为普通语言学的理论研究,最近二十年来主要侧重作为适用语言学的应用研究。从本质看,它是用于解决问题的。基于这样的性质,我们认为,今后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系统功能类型学研究。这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构建的第三个阶段(见图1.3)的研究,其重点是怎样把意义从个别语言的语言体现中“解放”出来,建立功能语义学,从而实现对人类语言意义的普通描写(参见Caffareletal.4)。
(二)理论的应用。继续深化适用语言学的应用范围,结合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智能革新思潮的研究成果,更加广泛、深入地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解决与语言有关的问题。除了语言的本体研究外,语言教育、儿童语言发展、语言和社会阶层、文本(话语、语篇)分析、文体学、多语研究、多模态研究、翻译研究、生态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还会继续和深入。
(三)跨学科研究。按照Matthiessen(9)的观点,系统功能语言学所涉及的跨学科研究包括传媒语言学、组织语言学、行销语言学、认识语言学、审美语言学、伦理语言学、生态语言学、教育语言学、临床语言学和司法语言学等。
据黄国文、张培佳()介绍,最近十年,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者在跨学科研究方面做出了不少探索:
1.与医学相关领域研究的结合。从人类越来越注重健康的角度看,与医学相关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发展前景非常好。例如,澳洲国立大学的DianaSlad和香港理工大学的ChristianMatthiessen分别带领团队,一直致力于医疗沟通研究(Matthiessen;EgginsSlade)。他们的研究表明,语言在医护人员与病人的沟通方面的作用不能低估;不良的医患沟通一方面会影响病人的健康、安全,引致预防、医治、护理、康复的低效或失当,另一方面还会导致病患死亡,从而对公众健康和公共卫生医疗保健体系带来巨大的损失,破坏社会的和谐。
2.与语料库语言学的结合。自20世纪50年代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建以来,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就是该领域研究内容的一部分(参见Matthiessen6)。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主要考察对象分别是语法和遣词造句,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