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简要介绍年国内出版的汉语语法学论著(包括论文集),希望能借此窥见当前研究的某些动态,并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过去一年的研究大概。限于笔者的学识水平,难免挂一漏万,还望学界的前辈同仁海涵。
1
理论研究与运用积极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分析、解释汉语语法问题仍是当前国内学界的一个主流。
比如,张旺熹《现代汉语虚词的认知与功能研究》,刘振平《形容词做状语和补语的认知语义研究》,李思旭《汉语完成体的认知功能研究》,韩启振《现代汉语让步条件句认知研究》,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词的认知语义研究》,郭印《汉英作格致使交替现象的认知功能研究》,李香玲《汉语兼语式的语义重合与话语功能的认知语法研究》,杨成虎《英汉语动宾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等。
目前认知理论已经广泛运用于具体问题的研究,但仍没有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汉语认知语法体系。张宁宁《认知汉语语法》在这方面向前迈了一步,将汉语中的非受事宾语、结果补语、把字句、被字句、双宾语句、双主语句、存现句等看似“特殊”的现象统一纳入认知理论框架内进行描写和解释。
形式语法方面,有蔡维天的论文集《从微观到宏观:汉语语法的生成视野》,以及熊仲儒《英汉致使句论元结构的对比研究》,刘丽萍《句法省略与汉语截省句研究》,庄会彬《现代汉语否定句的句法研究》,崔靖靖《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的句法语义研究》等专著。
韵律语法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冯胜利主编《汉语韵律语法新探》是“第一届汉语韵律语法研究国际研讨会”的论文集。同时,冯胜利等主编《汉语韵律语法丛书》也开始在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目前已出版六册),该丛书反映了当前韵律语法研究各个方面的最新进展。朱赛萍《温州方言动后介词结构的韵律句法研究》是第一部将韵律语法运用于方言研究的专著。
语义地图理论自年由张敏介绍到内地之后就受到了学界的青睐,但直到去年才出版了第一部专题论文集,即李小凡、张敏、郭锐等《汉语多功能语法形式的语义地图研究》。
加的夫语法自引进以来对汉语研究的影响一直不大,何伟等《汉语功能句法分析》是第一部在加的夫语法框架下系统分析汉语句法的专著。
2
现代汉语语法周国光、潘玉雯《话题、述题和话语分析研究》和吴碧宇《汉语话题链构成句子的条件研究》都着眼于话题的研究,前者立足于语段和语篇讨论话题、述题之间的关系,后者借用关联理论研究汉语句子中话题链如何认定的问题。
徐以中《副词的语用分析及相关语音问题研究》,罗耀华《副词化、词汇化与语法化——语气副词探微》,张则顺《现代汉语确信副词研究》等研究的都是副词问题。其中徐著从实证的角度,特别是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手段,对副词的语义指向和语用歧义进行分析,这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少见到。
在语序研究上,刘晓林等《历史语言学视野下的英汉语序对比研究》以历史语言学理论,对形成英汉语序特征的形态句法基础展开了全面的阐析。康健《汉语语序教学——遵循功能原则和概念原则》从语序入手,揭示了汉语表层句法结构背后的组织原则。该书实际上是作者年在PeterLang公司出版的ChineseSyntacticGrammar:FunctionalandConceptualPrinciples一书的中译本。
学界对汉语句类的宏观理论研究尚不充分。吴剑锋《言语行为与汉语句类研究》剖析了以往句类研究的误区和症结所在,并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新的现代汉语句类系统。至于具体句类的研究,还有马道山《西方视域下疑问句句法研究及其失误》和周毕吉《小句中枢视点下的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等。
除吴剑锋外,宋丽珏《非现实范畴研究》也尝试构建一个以时间、事件和情态为参照坐标的“非现实三维判定模型”,并将其用于汉语研究。这些理论假说是否合理暂不评说,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国内学者在语法理论构建方面的渴望和努力。
句式研究方面,宗守云《现代汉语句式及相关问题研究》对16种特殊句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左双菊《汉语若干不及物动词谓语句的变化历程——以“来”“去”谓语句为例》,从l历时和共时角度考察了由位移动词“来/去”充当谓语的句式,深入分析了其带宾语的发展过程。董祥冬《从领属到比较:“有”字句的历史演进》重点讨论了带“有”字的领属句、涉量句和比较句。
汲传波《强调范畴及其若干句法研究》,杨惠玲《话古今,说中外:汉语的可能性世界》,季安峰《汉语预设触发语研究》等都是从语义或语用范畴出发来考察相应语法形式的研究。
受汉语语法特点的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较好白癜风应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