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布封说:风格即人。
动画片《昆虫总动员》系列就有着自己的鲜明风格,构思奇巧,影像风格独树一帜,和那些流水线上打造出来的动画片迥然不同。
所以当年这系列首部电影一经推出,立刻抓人眼球,大获成功,豆瓣也拿下8.2的高分。不少观众感叹:也真的只有浪漫又细节控的法国人,才能制作出这样的动画来!
如今,5年匆匆而过,《昆虫总动员2-来自远方的后援军》又将在万众期待中上映,继续彰显着这一系列的鲜明个性,也势必在暑期档成为合家欢的最佳选择。
如果你不熟悉这个系列,先容我简单介绍几句。
影片片名直译过来,叫“微观小世界”。早在电影版推出之前,一系列关于昆虫的短片在网络流行,并积累了大量粉丝。在此基础上,两位年轻艺术家海琳·吉罗和托马斯·绍博花费了足足5年之久,打磨出了第一部电影作品。
第一部的情节给我的印象是“一盒糖果引发的惨案”:一对夫妻野餐时突遇状况,匆匆离去,无意中留下的一盒糖果和零碎物件,引发黑蚂蚁和红蚂蚁两个部落之间的冲突,进而升级成一场火力四射的战争。
同时,一只飞行不太灵光的小瓢虫也加入了这场对峙,并和黑蚂蚁结为好友,弱小的他成为机智勇敢的小战士,克服千难万险帮助朋友守护家园。
不得不说,片中这些昆虫小精灵实在是萌翻了!
而第二部剧情承接了第一部。一场阴差阳错,小瓢虫从法国来到加勒比海的瓜德罗普岛,在热带丛林里,他们即将经历一场全新的冒险。而他的好兄弟黑蚂蚁为了营救他,也经历了一场上天入地的环球大旅行。
两部电影都设计了短小精悍的引子,在其中昆虫都和人类世界发生某种交集,而之后的剧情都在这个引子之下发生,所有细节都前后呼应,处理地严丝合缝。
整个观赏的过程,观众跟着片中的小瓢虫、小蚂蚁一起历险,时而体验急速漂流,时而体验充满速度与激情的丛林追逐,真是一场场趣味无穷的影像旅程。
影片令人耳目一新、特别厉害之处在于——同第一部一样——全片完全没有一句对白。或许只有最高级的动画形式才敢这么玩!
设计师朱赢椿有一本神奇的书——《虫子旁》。书里曲曲歪歪的,看着像是某种不熟悉的文字,但它并不是梵文、藏文、阿拉伯文等等,而是记录着虫子的自然运动轨迹。
它是本天书,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却也是一种世界语言,人人都能读懂。
《昆虫总动员》让我不经意联想到朱赢椿老师的这本书。它没有对白,但换个角度来看,它用的也是一种世界语。观众没有语言的障碍,无需翻译,即便不识字、听不懂话的学龄前儿童,也能单纯的享受画面和声音带来的乐趣。
法国电影时常有这样的创作偏好(比如雅克·塔蒂的喜剧或《美丽城三重唱》这样的动画杰作),他们对于电影本身的视听语言是极为讲究的。利用影像语言,而不靠复杂冗长的对白,这本身就是比较高级的手法。
但对于这部动画电影来说,这样做实在比想象的更有难度。
首先,动画角色不同于真人,所以不太能参考默片式的表演方式。
另外,很多动画片可以把形象设计得非常拟人化,让他们像人一样拥有丰富的面部表情,会大哭也会大笑,观众就能感受到他们的情绪。
但这部片子里的昆虫虽然也是萌萌哒,有着醒目的大眼睛,但设计者们还是很克制的,它们的形象更接近真实,并没有大幅度的夸张变形。
况且第二部比第一部线索更多,表现的情感也更丰富。要把前因后果交待地清清楚楚,把情感表现地淋漓尽致,就更具难度。
电影调动了很多手法,比如,用昆虫独特的形体动作来传情达意。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声音的使用。
声音有真实的环境音,有昆虫的叫声、展翅飞翔的声音、彼此沟通接触的声音等等,真实又生动。让人仿佛身处湿热茂密的丛林。
还有背景音乐也担当了拟人化的角色表演,比如,我印象深刻的就有,小瓢虫每次化险为夷时,那声欢呼胜利的口哨,既调皮又灵动。
还有对气氛和情绪的渲染。时而柔情、时而紧张,时而也非常冷峻。
电影里特别设计了一个爱听音乐、懂得享受的小蜘蛛,尤其是他喜欢听的歌剧,正好配合了电影里上天入海的全球冒险,衬托出磅礴激昂的气象。
在影厅里欣赏这部电影,也如同欣赏一场小型的室内音乐会。
影片对声音的把握,被提高到了和画面、形象设计同样重要的高度上。想想,好莱坞绝对不会这样冒险!
除了完全摒弃对白这种极致化的追求,这部《昆虫总动员2》令人印象深刻之处,还有它对于类型片和一些经典电影的借鉴。
《微观世界》
有人将这个系列与雅克·贝汉那部著名的纪录片《微观世界》相比较。它们都有对微观世界细致入微的观照,将昆虫世界表现得趣味十足。
但两者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昆虫总动员》系列毕竟还是虚构的动画,真人和一些外部环境,来自于真实的表演和取景。昆虫部分的镜头则用CG特效。两者在电影里水乳交融,无缝对接。
第一部是在法国普罗旺斯国家森林公园取景,第二部在瓜德罗普岛拍摄。两位主创海琳·吉罗和托马斯·绍博都像昆虫学家一样,对当地生态做了细致入微的考察。
但它们对昆虫的形象也做了一些取舍加工,并不是纯粹真实的纪录。
比如电影中那只毛茸茸的大蜘蛛,还有捕杀小昆虫们的螳螂,都在它们本身形象的基础上,做了加工处理,使它们除了凶狠危险,还多了几分亲切和养眼。
像第一部里反派红蚂蚁攻击黑蚂蚁居住的蚂蚁谷时,借鉴了特洛伊攻城等电影里的著名桥段。兵临城下,两军交战,各种攻防战术齐上,看得人屏息凝神。
到了第二部,在热带丛林里,追逐戏参考了《现代启示录》里的画面;而远渡重洋的历险,则借鉴了《加勒比海盗》里的画面。真的是天真烂漫,又天马行空。
看来两位导演也是十足的迷影分子!
虽然事情发生在我们眼中的微观世界,但格局是一点都不小,烘托出宏伟磅礴的气质。
《昆虫总动员》
比起第一部来,《昆虫总动员2》在情感表现上也更加丰富。
第一部当然也展现了友谊、勇气等元素,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动物的本能驱动还是更强一些。
而在第二部,友情、亲情和爱情都融于其中。主角小瓢虫,也在一系列冒险中得以成长。尤其最后一幕,是非常感人的,经历千难万险救出儿子的瓢虫爸爸,还是忍痛和它别离,鼓励孩子勇敢追求属于他的爱情。
看完昆虫们的奇遇,我们会不自觉地得出结论:要保护自然,珍惜身边生态的平衡。
也许你不经意的某个小举动,就是个导火索,对于身边那些小花小草小虫子,就是翻天覆地的影响呢。
而这些微小的生灵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般无足轻重。就像电影里的那些昆虫们,都是色彩鲜明,有着强悍的生命力。
比如电影里我印象深刻的有,黑蚂蚁通过触角发出“电报”,像一个个小的通讯站一样,勾联起全世界——这虽然是动画片的夸张处理,但弱小的昆虫,群体之间的联系确实更紧密,也很有智慧。
世间万物都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昆虫们如此,人又何尝不是这样?这,或许就是《昆虫总动员2》带给我们的通俗生动却并不浅白的哲理。正逢盛夏,能够置身于影院里观赏这样的电影,真的是娱乐与艺术的双重享受。
头大脑仁小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