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ofEngland(1)
TomydearJenny
Author:Jenny’sDadBaidu
英国历史
亲爱的依依:
我们刚刚从英国回来,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爸爸给你讲的英格力士:)如果我猜的不错,你已经开始遗忘了。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人总是容易遗忘,不单是你,大人也是这样。很多大人都是见到点东西,当时觉得很有趣,一不上心,过后很快就忘掉了。爸爸不指望你去过一次英国,就记住所有东西,这是不现实的,这也是我写这点东西的目的,希望你在没事的时候看一看,对这个世界上别的人、别的地区有一些了解。当然这种了解并不仅仅限于历史,还有人们的风俗习惯、待人接物的方式、以及看待世界的态度。将来你去的地方会越来越多,这种了解也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然后你就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共通的,掌握了这共通的要点,会帮助你相对容易的克服各种困难。此外,你也会发现,由于历史、文化不同,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视角,充分了解其他人,会让你学会包容,学会理解,也更容易与人相处。
好了,不说大道理了,毕竟这只是一本小书,没有那么多功能。更多的功能,需要你将来慢慢去学习的,言归正传吧!严格地说,这不是英国历史,而是英国国王简史。
英国的王朝大致是这样子一代一代延续至今的:诺曼王朝--金雀花王朝--兰开斯特与约克王朝--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汉诺威王朝--温莎王朝
一、远古的英国
小依依知道么,英国是一个历史较为悠久的国家,不列颠岛上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三个地区,以及隔海的北爱尔兰(本来是整个爱尔兰,后来爱尔兰不想听英国的了,独立建国,只剩爱尔兰北方六郡还归英国管理)。其中英格兰地区最为广大,最早时曾居住着一些叫凯尔特的人,后来罗马军队渡海来到英格兰管理这里的人民,并且建造了哈德良长城将那些不服管教的凯尔特人轰到外面的深山里居住。之后罗马帝国逐渐衰落,军人们纷纷回到故乡,英格兰没有人管了,这样凯尔特人重新回来翻身作主人。此后日耳曼部落,盎格鲁-萨克逊人陆续侵入,揭开了英国中世纪的历史。他们杀害了部分当地居民,又逐渐与其余的当地人结婚生活,形成后来的英格兰人。从7世纪起,他们在不列颠岛上逐渐形成7个小国,各有各的国王,谁也不听谁的,被称为“七王时代”。后来不列颠岛终于统一,先后有韦塞克斯王朝、丹麦王朝、威塞克斯王朝建立。但那时的英格兰不太发达,被看成是落后的地方,大多数人信仰基督教。
在诺曼王朝之前的英国王朝,其实都是比较原始的野蛮人
二、诺曼王朝
诺曼王朝的标志
1威廉一世
真正开创英国王朝的人就是威廉一世。他为人严厉、残忍,而且精力旺盛。他的父亲是法国一个叫诺曼底地区的小国王(也就是中国村长镇长那么大的地方)。国王有一次瞒着王后和一个农家姑娘偷偷生下了他,因此威廉从小受到别人的嘲讽、歧视和挑战,被当成私生子,这铸就了日后威廉冷酷、多疑的性格。后来老国王死了,威廉作为唯一的儿子成了诺曼底的国王。
当时的英格兰国王忏悔者爱德华,是威廉的表兄,没有儿子,据说爱德华曾答应让威廉继承他在英格兰的王位。你要知道,英格兰虽然又穷又落后,可地方比诺曼底大多了。如果威廉同时拥有法国的诺曼第和英格兰全岛,就可以和当时欧洲最牛的法国皇帝拥有同样大小的土地了,因此我想威廉当时一定灰常灰常的高兴,也许鼻涕泡都冒出来了。但后来爱德华国王临死时让自己老婆的弟弟哈罗德当上英格兰国王(哈罗德二世)。威廉闻讯怒不可遏,他觉得自己被忽悠了,精神上受到非常大的打击。别人遭到打击就不想活了,可威廉遭到打击就不想让别人活了。于是威廉就决心发动他的征服战,到大海的另一边和哈罗德一争高下(法国和英国隔着大海呐,下面的地图虽然是现代地图,但古代两块大陆之间也是隔着大海的)。
当威廉准备好渡海作战的人员物资之后,发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要知道古代的船都是要靠风吹才能行驶的,没有风船就开不动,风向错了可能就去不了英国直接奔南极找企鹅玩去了。这样威廉只好在法国这边苦苦地等待,一下耽搁了四十多天。可没想到,正是这四十多天的等待,改变了威廉,乃至整个英国的命运。
当时挪威国王也想在英格兰称王,并在威廉隔海等待时首先率兵在英格兰登陆。正在守候威廉的哈罗德心想,真讨厌,我和威廉打架,你算干什么的,居然也来捣乱?红牌罚下!可是挪威国王不听他这一套,带领北欧大军直扑伦敦。哈罗德只好被迫迎战,通过一场大战赶跑了挪威国王。当威廉等到合适的风向坐船在英格兰登陆之时,遇到的是刚刚打完仗而疲惫不堪的哈罗德的军队。
哈罗德本该让自己的士兵先躲起来休息一下的,毕竟是在自己的领土上作战,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而且哈罗德的军队人数明显超过威廉从法国带来的士兵。威廉只是外来的人,在英格兰不受欢迎(他连英语yesno都不会说,),当地没有人支持他。可惜哈罗德太过自信,又缺乏战略计谋,在黑斯廷斯这个地方,两军正面决战。威廉有骑兵,冲击起来非常迅猛;哈罗德有强大的步兵,竖起坚硬的盾牌顽强的抵抗,上午时分双方互现厮杀,势均力敌;到了下午,命运的天平向威廉倾斜了一下下:哈罗德在战斗中被一支箭射中眼睛,当场死亡,于是,威廉侥幸赢得了战斗的胜利。
威廉大战哈罗德
这样威廉就征服了英国,并加冕为英格兰国王,开始了诺曼王朝的统治。作为一个外来人,威廉在初期遭到英格兰人的坚强抵抗。威廉在镇压了各地反抗的同时,也铲除了各地的贵族力量,为他实行统治做好了准备,伦敦塔桥、温莎堡,都是他为保卫自己的领土修建的。
伦敦塔桥温莎堡
威廉征服英国,使英格兰文化同当时较为先进的法国文化发生了紧密的联系,他还将先进的技术带入英国,使英国逐渐成为了当时欧洲比较强大的国家。
后来,威廉在一次和法国国王争夺土地的战争中意外坠马而死。
2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又名“红脸威廉”(爸爸没见过他,不知道他和关羽谁的脸更红),是征服者威廉的次子,在争夺王位的过程中,他打败了自己的哥哥罗伯特,继续统治英格兰与法国的诺曼底。威廉二世对教士们非常讨厌,经常借各种理由剥夺他们的权利与财产(教士相当于和尚,在古代由于人们信仰宗教,不仅将自己的财产捐献给教堂,而且特别听教士们的话,认为他们的话就是上帝的旨意,因此教士们的权利非常大,经常和国王就谁应该听谁的争论不休。),
关于威廉二世最出名的故事是他的死亡之谜。他曾组织了一场在森林中的打猎,一个士兵为他准备了六支箭。国王高兴地拿起了四支箭,剩下两支箭交给自己的好朋友沃尔特,并说道:“最锋利的箭应该给那些能够一箭射中目标的人”。在狩猎中,国王与沃尔特追逐猎物与其他人走散了,这是威廉生前最后一次露面。第二天,威廉的尸体被一大群农民发现。他躺在树林里,一支箭正中肺部。有人说,在国王去世的前一天梦到自己去了天堂,惊醒后禁止仆人离开他。后来他走进森林时也由沃尔特陪着。国王在太阳下山时弯弓射箭,轻伤了一只雄鹿,而当沃尔特瞄准了另外一只鹿弯弓射箭时,噢,天哪!箭却正中国王的胸膛。受了重伤的国王一声不吭,只是一手折断了射入他胸口的箭。出血不止加速了他的死亡,沃尔特赶紧抱起他,却发现他已经不省人事,因为害怕被控杀害国王,沃尔特在惊慌之中跃马而去。
暗箭难防
几个世纪以来,关于威廉二世是被谋杀的传言屡禁不止,历史学家认为像沃尔特那样的神箭手,是不可能出这样的纰漏误伤国王的。威廉的兄弟亨利一世,曾经参与了那次狩猎活动,是威廉之死的直接受益人,在威廉死后不久就登基成为国王,所以也有人说是亨利策划了一场精心伪装的谋杀。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呀。所以我们经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3亨利一世
亨利一世,是威廉一世的儿子,威廉二世的弟弟,人称“儒雅王”,原因不是因为他有礼貌,而是因为他是第一个可以流利说英语的英国国王(他的爸爸和哥哥当国王时,只会说法语)。亨利出生在约克,我们这次旅行中,有一天还去了约克呢,享受了著名的贝蒂下午茶,后来要吃热狗,结果吃了一个很咸的“咸狗”,妈妈还给你买了一双新鞋。还记得么。有人定期在约克老城周围组织讲不同地点发生的鬼故事,吓,怕怕!
约克大教堂贝蒂下午茶
亨利一世在国内励精图治,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并将国土扩大到苏格兰与威尔士(所以现在说英国又叫英伦三岛,就是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他设立了巡回法庭,奔波于全国各地,负责审理各种案件、收税、处理日常事务,这样他就能掌握全国的情况。他另一个哥哥,就是曾给威廉二世捣乱的那个罗伯特,又不服了,于是亨利一世带兵打败并处死了他(罗伯特终于不再闹腾了),这样亨利一世基本统治了英国与诺曼底。
遗憾的是,亨利一世只有一个儿子。有一次他和他表兄斯蒂芬(亨利一世妹妹的儿子)一起坐“白船”号出行,船还在港口里,一帮人就喝的酩酊大醉,又任性胡闹。斯蒂芬有事先走了,其他人就继续和亨利一世的儿子瞎折腾,结果他调到海里淹死了,第二天人们醒来才发现。你看喝酒多耽误事呀。这下可糟了,国王没有继承人了!于是亨利一世指定他的女儿玛蒂尔达为下一代国王,让自己的臣子效忠于她。可以前哪有女人当国王的?要知道在古代,女人的地位是很低的。大家在亨利活着的时候只好认了,可亨利一死,那个从白船号上侥幸溜走的斯蒂芬,就是亨利一世的侄子,就立刻宣布自己才是为英国的国王,这样与玛蒂尔达开战了。
噢,对了,顺便说一句关于亨利一世的死。在儿子死了以后,亨利一世忧郁起来,一次大吃鳗鱼结果难以置信地撑死了。所以爸爸每次点鳗鱼饭的时候总是小口小口吃,生怕出意外,呵呵!
不过咱家附近的鳗鱼饭真的很好吃的呦!
4斯蒂芬一世
斯蒂芬虽然称王,大多人也觉得国王应该是个男的,可是玛蒂尔达并不认命,她觉得妇女能顶半边天。在当时还没有妇联给她撑腰,也没有人认识到应该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玛蒂尔达就自己争取了。她曾经一个人徒步在大雪地里走了一夜,以逃避斯蒂芬的追杀,也够牛的了。后来和自己的丈夫,法国的安茹伯爵会合,一起组织起民兵不断地给斯蒂芬添堵,并且趁着斯蒂芬在统治出现错误引起民愤时,鼓动大家起来造反,并成功的占据了英国半壁江山。双方经过一番争斗,鉴于谁也赢不了谁,双方聪明的互相妥协了:斯蒂芬一世继续当国王,但如果死后没有儿子,就由玛蒂尔达的儿子继位。结果你猜怎么着,斯蒂芬非常合作,在签署协议的第二年就死了,而且没有儿子!历史上像斯蒂芬这么合作的君主还真不多见。这样玛蒂尔达的儿子,即亨利一世的外孙亨利二世顺利当上英国国王。由于亨利二世的爸爸来自法国安茹地区,因此诺曼王朝从亨利二世开始变成了安茹王朝。由于亨利二世的爸爸,玛蒂尔达的丈夫,平时爱把金雀花插在帽子上当作装饰,所以又叫金雀花王朝。(还好亨利二世他爸爸不喜欢喇叭花、菊花或狗尾巴草,不然多难听。)英国的历史,进入了更为精彩的一页。
金雀花
三、安茹王朝(金雀花王朝)
1亨利二世
不知为什么,亨利二世的外号叫短斗篷亨利,是不是没钱买长斗篷就不知道了。亨利二世是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的儿子,生于法国。19岁时他与法国阿基坦地区的30岁的埃利诺结婚(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这女方大了男方11岁)。这样亨利从母亲处继承了诺曼底,从父亲处继承了安茹,又得到了阿基坦作为嫁妆,这使他实际上成为法国最大土地的地主,再加上从舅舅斯特芬手里继承的英国,因此造成了他与法国国王路易七世的仇恨(在法国的土地上,比法国国王土地还多,一定不想活了!)。在亨利大部分生命里,都是以武力或智力与法国国王作斗争。
亨利二世是英国乃至欧洲久负盛名的“法律之父”。他在法律上的贡献有以下几点:(1)建立完备而固定的司法系统,由王座法庭、普通诉讼法庭、财政署和各地的巡回法庭组成,每年在全国审理各种案件,确保每一个臣民都要服从国王的命令,遵守国王的法律;(2)以国王颁发命令的方式,规定属于个人的地产不能被别人抢走,并且应该向国王交保护费;(3)确立了审判程序,取消由教堂里的教士进行裁判,改为自己手下的官员当裁判。
年教皇(教会里最大的头)把爱尔兰赠给亨利二世,从此以后爱尔兰的命运就与英格兰紧紧相连,现在英国的全称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年,当亨利二世试图把教会权力收归自己时,他与昔日的密友,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发生了冲突。贝克特本来是国王的一个普通顾问,被破格提拔为英国的主教,掌管英国教会。亨利二世本来以为他的朋友会和他站在一起,没想到贝克特当上主教以后,为上帝献身的荣誉感爆棚,直接不理国王了,凡事都和国王对着干,号称自己代表着上帝。这下触怒了亨利二世,他生气的说:“难道就没有人能收拾得了他么?”这是一时气话,但国王的四个随从骑士是真的傻掉了。他们看见国王很生气,于是他们自己也很生气。可国王生气只是叫两声,这四个骑士却立刻骑马从伦敦跑到坎特伯雷(很能跑的,咱们坐车还开了2个小时才从伦敦到的呢!),在坎特伯雷大教堂刺杀了贝克特。教皇听说后可不干了,威胁要对亨利二世处以绝罚(不再让上帝保护国王,死后要下地狱,这在当时一般人可受不了,因为大家笃信上帝的)。亨利不得不屈服,他赤身表示悔罪,光着脚来到坎特伯雷大教堂,接受新任主教的鞭子抽打。那四个骑士,当然也就被杀掉作为赔罪。
贝克特大主教遭到毒手坎特伯雷大教堂
在亨利二世晚年时几个儿子在法国国王的挑唆下争权夺地,时常叛乱。他在悲痛中去世。
2、理查一世
又名狮心王理查,是英国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国王。理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法国骑士,他讨厌英国,不会说一句英语,身为英王十年,在英格兰前后总共只待过六个月。他把英国交给宠臣代理,只要按时缴税就对海峡那边发生的事情不闻不问,因此被评价为最失败的国王之一。但理查以身为法兰西骑士自豪,十字军东征时(欧洲相信上帝的人去征服那些在东方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但更大的目的是听说东方更富裕,想去抢钱),理查独力支撑起十字军的指挥重任,在人数和战术都不如对手的情况下,多次击败伊斯兰教的军队。理查因其在战场上无与伦比的勇猛和神乎其技的指挥手腕,而被畏惧他的对手敬称为“狮心王”。理查在十字军东征后回国途中,被欧洲的敌人囚禁在城堡中,英国花费了一大笔巨款才把他赎出来。但这仍然没有让理查消停下来。回国后,理查不断地到各地征战。由于他本人仅仅是热爱战争与战斗中获得的荣誉,对战争本身能取得什么结果缺乏认识,因此总是不断的打仗,却没有能从战争的胜利中取得成效。
狮心王的最后一战是应对一场叛乱。他用宝剑和烈火摧毁叛乱者的领地,包围他们的据点。一天晚上,狮心王穿着便装在城外巡视,查看工兵挖地道的进展情况。城外偶尔掠过几支飞箭,英格兰士兵也没把它们当回事儿。一名守城士兵眼尖,发现火把边的狮心王,他从背后抽出一支箭,搭在十字弩上,嗖的一下正中狮心王左肩,差一点射中脖子。狮心王哎呀惨叫一声滚鞍落马。将领们不知道从哪儿找来一名外科医生,这伙计有个雷人的绰号叫“屠夫”,他粗野地拔下箭头,胡乱包扎一下就算大功告成。你倒是消消毒再动手啊,和华佗给关二哥刮骨疗毒那个认真态度实在没法比。堂堂国王在这个“蒙古大夫”的“精心治疗”下,伤口化脓生疽。暗算狮心王的士兵被英军抓获,被推推搡搡地拥进御帐,带到病榻前。狮心王一看,他还是个孩子。孩子说狮心王杀了他爸爸和两个哥哥,他是在报仇,还要求速死,脑袋掉了顶多碗大个疤。狮心王没有生气,他做出最后的仁慈之举,原谅了这个孩子,说道:“好好活着,拿上赏钱迎接明天的太阳去吧。”孩子被释放前得到一百块钱,狮心王临死前的灵魂也升华到上帝的境界。一代英雄狮心王理查与世长辞,时年四十二岁。客观地说,爸爸觉得幸亏理查一世早早地死去,不然他那么爱打仗,每次只有打仗时才跑到英国去管老百姓要钱,如果再多活几年,恐怕就要把英国老百姓惹急了。
狮心王雕像想象中理查带领的十字军东征
3约翰
约翰被称为“无地王”,是亨利二世第四子,狮心王理查同胞兄弟,自幼英俊乖巧最受父亲宠爱,因此当他和母亲、兄长一起谋反打败父亲时,亨利二世受此打击而悲愤病亡。
和讨厌英国的兄长理查不同,约翰长期留居英格兰并关心英国的政务,是一个负责任的统治者。狮心王死后无嗣,约翰在围绕王位继承的斗争中获得多数贵族的支持和拥戴,成为新任国王。约翰继位后,致力于英国的经济建设和王权强化,因此与英国贵族之间的矛盾急剧升温,加上法国国王煽风点火,约翰反而落得了最不受欢迎的昏君称号。
法王煽动英国贵族反对约翰,与此同时积极备战,准备以武力收回属于安茹家族的法国领土。洞察到法王野心的约翰动员英国贵族整兵渡海作战,却因得不到足够的支持而战败。由于战败造成的财政困难和威望下跌,导致英格兰贵族的群起反抗。约翰最终被迫向贵族妥协,同意国王在重大问题上要与提供金钱的贵族们商议,并签署了《大宪章》。这一事件也被称为英国民主政治的起源。不要小看了这件事呦,国王历来被认为是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从这件事开始,国王的很多主张必须得到贵族们的同意,否则贵族们不会提供金钱和军队的支持。由此又经过几百年的斗争,英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国家,凡事大家一起商量,取得一致后再行动,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领导人一个人人出现错误导致整个国家随着他完蛋。这一点,到了现在某国还不能做到呢!
约翰签署大宪章
4亨利三世
约翰之长子,九岁即位,虽然他的在位时间相当长,但他是英格兰历史上最无名的国王之一。在位期间最大的功绩是与法国和解,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关系。亨利三世在位五十六年,由于他的无能,导致贵族们组成议会,最终把议会当成凌驾于国王之上的最高权威。
伦敦眼鸟瞰英国议会大厦议会开会
5爱德华一世
他是亨利三世长子,因为双腿修长而获得“长腿”的雅号(但肯定没有依依的腿长)。继承王位后打败反抗国王的贵族,强化了王权,开创了现代议会制度的雏形。长腿爱德华征服了威尔士,使得威尔士并入到英格兰。平心而论,在英国历史上,爱德华一世是一位文治武功都很出色的国王,他使英格兰成为当时欧洲的重要大国。
爱德华一世完备了英格兰的军事制度和各个兵种。他召集了一支装备精良的重铠骑兵,并开创了长弓兵的先河。之前,西欧各国在军事上都是重骑兵轻弓兵的,而弓兵的潜力和威力在爱德华一世的手上被充分挖掘出来。同时,他创造了先用弓兵扰乱敌方战阵,骑兵跟上冲击的战术。后来,英国长弓称霸欧洲战场,几乎没有对手。
英国长弓
“大宪章”制度是在英王爱德华一世时被得到了最终确定。“大宪章”是在他的祖父英王约翰手里被签定的,但当时只是个象征性的妥协文件,因为国王要维护庞大的军费开支与贵族议会要钱而不得以为之。也许英王约翰当时会想——到我孙子时这个文件就会被废掉的,没想到在他的孙子英王爱德华一世手里“大宪章”得到了法律化并一直延续下来。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宪章”其实并没有削弱或者限制王权。相反,“大宪章”保证了从征服者威廉到如今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一直血脉相连不断。正是因为“国王也必须遵守法律”,所以英国王室才能存在。
他一生多次用兵力图征服苏格兰,但在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和罗勃特·布鲁斯的奋战下,爱德华虽取得了多次辉煌胜利却始终无法实现他的目标,最终死在苏格兰边界。根据后来的记载,爱德华要求把他的骨头带到苏格兰的军事战役中,把他的心脏带到圣地。年英国文物收藏者学会打开棺墓,发现爱德华尸体被完好保存了年。测量发现他身长厘米,因此是名副其实的“长腿”。
威尔士加的夫苏格兰的因弗內斯
6爱德华二世
爱德华二世法国母狼
虎父犬子,这个词用在爱德华二世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你看爱德华一世英雄盖世,但他的长子爱德华二世却是个笨蛋,在位二十年,对国家漠不关心,导致大权旁落奸臣当道,政府腐败民心涣散,不仅如此,他还是个著名的同性恋。现在大家对于同性恋比较宽容了,但在古代,同性恋非常让人瞧不起。爱德华二世为了改变形象,出兵苏格兰,希望通过征服苏格兰来增加自己的声望。可是连他的父亲当时都没能完成这项任务,他的水平这么低,就更不可能了。在班诺克本战役中,英格兰大军被罗伯特一世领导的苏格兰人打得人仰马翻。直到今天,苏格兰人还在津津乐道于班诺克本战役,认为这场战役充分体现出苏格兰人不畏强权,勇于斗争的独立精神。话说爱德华二世在战败后只好承认苏格兰的独立,让他父亲差点将苏格兰统一的事业彻底葬送。后来连他的王后,法王之女伊莎贝拉(外号叫“法国母狼”)都忍受不下去了,利用英国大众的不满发动政变,将爱德华二世关了起来,并将其杀害。
7爱德华三世
爱德华三世在幼年得不到父爱,又经常跟随母亲四处奔波,所以对母亲伊莎贝拉几乎是言听计从。在从法国打回英国时,他也是义无返顾地支持母亲反对父王。但是在自己登上国王的宝座后,看到父亲的惨死,再看到母后大权独揽,爱德华三世的态度迅速变化。尽管爱德华二世一生窝囊懦弱,但他的儿子却与其截然不同。这位年轻的国王倒有点像他的祖父爱德华一世,可谓精明干练。
在自己的舅舅法国国王去世后,爱德华三世便提出自己有权继承法国王位。但是法国人本来就对英国充满戒心,自然不会接受这一建议。过了几年,英法两国又围绕着领土纠纷展开了斗争。于是,一场持续上百年的英法战争就此打响了。 爱德华三世首先派出英军去攻占属于法国的坎德萨岛,在箭雨掩护之下,英军在该岛登陆并毁灭防御工事,之后受到胜利鼓舞的爱德华三世携长子黑太子率英军大举进攻法国,在克雷西战役中打败法军。这次战斗是杰出的将领黑太子初次亮相。这位黑太子,黑盔黑甲,是英军中着名的勇将。出道那年,是一位十六岁的小英雄,敢说是不亚于《说岳全传》中的岳云,只是缺了两把大锤。克雷西一战使英国变成了一个军事强国。它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还动摇了西欧大陆的传统封建制度,在火药出现以前,英国长弓横扫天下,使纵横西欧几百年的封建骑士黯然失色。克雷西之战后,由于财政匮乏以及突然爆发的黑死病席卷欧洲,爱德华三世不得签订停战协定,返回英国。
克雷西之战,英国大败法军黑太子之墓
这里要解释一下,黑死病又叫鼠疫,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一个噩梦,是人类历史上是最致命的瘟疫之一。黑死病开始于十四世纪的蒙古草原地区,开始是局部性的瘟疫,当蒙古人攻打黑海附近一个叫加法的城市时,将无数染病身亡的蒙古士兵的尸体发射到城内。加法城中很快出现了许多被瘟疫感染者,患者开始时出现寒战、头痛,继而发热、昏迷、皮肤出血,快则两三天,多则四五天,就纷纷死亡。由于患者死后皮肤常呈黑紫色,因此人们将这种可怕的瘟疫称为“黑死病”。不到几天,一座曾经繁华的商业城市,转瞬间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侥幸活下来的人仓皇登上几艘帆船,踏上了返回祖国意大利的路程。却没有想到,传播瘟疫的罪魁祸首,老鼠和跳蚤,也早已藏进货舱。当这支船队回到欧洲时,没有一个国家敢于接待他们,最后只有一艘船幸存下来,船上的人用大量财宝买通了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总督,并声明他们并没有感染瘟疫,最终被允许靠岸,而小小的老鼠也顺着缆绳爬到了岸上。就这样,一个可怕的幽灵,悄悄地降临到了欧洲。瘟疫所到之处,到处都是死亡的人。在黑死病的袭击之下,不仅意大利,整个欧洲都陷入一片恐慌。人们发现:任何人一旦染病,几乎没有可能康复,其传播速度极其迅猛。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曾下令禁止全国人民出海捕鱼。但即便如此,仍无法阻挡瘟疫的入侵。很快,黑死病以空前的速度长驱直入,并迅速蔓延到英国全境,甚至至最小的村落也不能幸免。伦敦原有的5万居民只剩下了3万,而在著名的牛津大学,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死掉了!这场疾病造成全世界万人死亡,其中欧洲的死亡人数达到万左右,差点就摧毁了整个欧洲。
黑死病肆虐
年,从黑死病中缓过劲来的爱德华三世,重启战端。爱德华三世计划兵分两路,他自己亲率北路军从法国北部登陆;25岁的“黑太子”率南路军从法国南部登陆,实施南北夹击,企图一举灭亡法国。眼看法国就要面临灭顶之灾,正在此时,法国的亲密朋友苏格兰又出来捣乱了。北路军刚登陆不久,国内就传来苏格兰人造反的消息,爱德华三世仓促班师回国,黑太子开始孤军作战。当时黑太子所率军队计有重骑兵,长弓手,加上长枪手,共人马。他率英军北上远征。一路上势如破竹,直逼法国中西部。法国国王急率四万兵马南下迎战,准备抄英军的后路。黑太子见势不好,赶紧南撤。法国国王率法军在普瓦捷一带的高地,以逸待劳,准备一举全歼入侵的英军。黑太子试图求和不成,遂下决心破釜沉舟,与敌展开死战,杀开一条血路。某日拂晓,黑太子集合全体官兵,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号召大家奋勇杀敌。他指挥部队迅速抢占普瓦捷附近的高地,将全军沿道路和山丘分左中右三个部分配置,在道路两侧的葡萄园和杂木丛中埋伏长弓手,他本人率预备队坐镇中央,严阵以待。法军分四个轮次向英军发起轮番进攻。英军人数虽少,却极大地利用了地形之利。在丘陵荆棘中,法军重骑兵难以发动攻势,只得下马作战,结果,笨重的重骑兵,成了藏身篱笆墙后的英军长弓手的活靶子,后面跟进的步兵前进受阻,无数人死于英军的箭雨下。法国国王急了,亲率法军发起冲锋。黑太子见法军势大,也亲自披挂上阵,迎击法军。与此同时,他派出一支分队,迂回到法军身后。双方主帅亲自上阵,两军将士奋勇拼杀。那黑太子勇冠三军,力敌人多势众的法军。双方正在酣战,突然,法军左侧杀出一彪人马,正是那支迂回到法军身后的英军。法军再也支持不住,顿时崩溃法国国王战败,和他儿子一起做了黑太子的俘虏,但是法国人随即拥立了新的国王以示绝不妥协的决心。普瓦捷一战,黑太子因地制宜出奇制胜,大败法军,以人马战胜0之众,以一比五的兵力,竟然大获全胜。英军先进的长弓战法,使得西欧重装骑士那种个人对决的旧战法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普瓦捷大战
此时,返回英国的爱德华三世也打败了苏格兰的叛乱。于是再次入侵法国,但是遭到法国人的抵抗,爱德华三世与法国新的国王及贵族们签订了和约,法国被迫割让大片领土,并且法国人还须交付五十万英镑的巨款赎回他们被俘的国王。后来黑死病再次袭来,造成大量英法人民死亡,获胜的英军遂停战。不久,黑太子也生病去世。
8理查二世
理查二世是黑太子的儿子,因为爸爸生病死了,所以王位直接从爷爷手里传给他。他10岁继位,但是实权被叔父兰开斯特公爵冈特的约翰把持。理查成年后却变得非常骄傲,甚至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驱逐了约翰的长子、自己的堂弟亨利,以显示自己是个说了算的真正国王。由于他太过自信和专横,引起了贵族们的普遍恐慌。因为国王可以随意处置功臣,那么所有的贵族都有可能被国王随意处置。理查二世这个冒失的举动,使得贵族们彻底下决心抛弃他。年,亨利在国王远征爱尔兰时突然返回英国,举兵拘捕了国王,并让国会同意将理查废黜,由亨利即位。由此,金雀花王朝结束,兰开斯特王朝开始。
下面的英国历史,就要有些乱了,小依依要仔细看咯,爸爸尽量写得清楚一点罗。
未完待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