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艺术频道主编,给你揭露成功艺术家

我们愿意相信很多关于艺术家的传说,会对艺术家抱以浪漫的看法。他们遵从着自己的内心,做着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他们的生活那么理想化,而我们却为了养家糊口,辛苦做着那些不想做事……

然而事实呢?艺术家真的与众不同吗?

最好的艺术老师,BBC艺术频道主编威尔·贡培兹以30多年从业经验为你揭开艺术家小秘密。

艺术家可真俗呀!

艺术家是真诚而英勇的,艺术家的行动动机是非凡的:去创造一件有价值也有意义的作品。

但实际上,艺术家并不比一些人更勇敢、高尚或专注。这“一些人”包括,一个会在极端天气下跑到老远去保护牧群的农民;一个会工作到午夜直到送走最后一位客人,而第二天凌晨四点又要把自己从床上拖起来以确保能在市场上买到最新鲜的食材的餐厅老板。

若以对事业的奉献和对目标的笃定来评价他们的行为,我们很难将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做出区分,因为他们的目的是相同的。在所有例子中,这个目的既不浪漫,也不高尚,只是为了生存。

如果幸运的话,他们能赚到足够的钱来继续自己的事业。不过,当农民和餐厅老板滔滔不绝地谈论现金流或营业利润率的可行性时,艺术家们则缄口不谈有关钱的话题,这对他们而言有些粗俗甚至有失身份。这可能会有损他们在大众心目中独善其身、不食人间烟火的光辉形象。

然而,偶尔的例外还是有的。

“好的生意就是最好的艺术”

安迪·沃霍尔就对金钱和物质充满迷恋,以至于用其作为了自己作品的主题。他将自己的工作室称作“工厂”,而且说还说:“赚钱是艺术,工作是艺术,好的生意就是最好的艺术。”

他以消费品的形象、名人像和美元符号制作了丝网印刷品。沃霍尔事实上是在制造金钱的图像,然后再将其换为真正的金钱。

沃霍尔非常有事业心,不过所有成功的艺术家都是如此,并且必须如此。就像农民、餐厅老板和建筑工人一样,艺术家们都是自己的生意的CEO。他们需要对市场营销极其敏感,也要对品牌有深刻的理解;出于礼节,他们从不会向别人提及那些庸俗的企业理念,但那其实属于他们的第二天性。倘若不这么做,他们很可能无法生存下去,毕竟,他们的生意是为富裕的客户提供没有实际功能或用途的商品,而这些顾客最看重的是品牌特色。

凡·高也一样

一位极富事业心的艺术家会被金钱吸引,就正如涂鸦艺术家会被一面墙吸引一样,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

鲁本斯(—年)是著名的大画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商人。当他的助手们没日没夜地在他的工作室兼工厂里工作时,雄心勃勃的鲁本斯则在欧洲华丽的贵族宅邸和皇宫间四处游走,告诉那些富有的买主:若要跟上其他贵族的步伐,就要买一幅他创作的巨大而充满肉体之美的巴洛克绘画挂在自家大厅墙上。鲁本斯在艺术界开创了逐户上门推销的做法,这可比最早的商品推销员早了好几个世纪。

凡·高或许是浪漫而放荡不羁的艺术家中最著名的一位了,但就算是他,实际上也是一个极富事业心与商业头脑的人。他并不像传说中那样一贫如洗,事实上他与自己那作为艺术品经销商的弟弟提奥保持着合作伙伴关系。

提奥是文森特的投资人,他投入巨资供这位大胃口的哥哥购买昂贵的画布和颜料,鲜有间断。就像一个小商人与他的银行经理打交道一样,文森特对待这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可谓是尽心竭力。他不断地给提奥写信告知自己的最新进展。信中也通常包括对进一步的资助的请求,而作为回报,他则清楚地表示他完全接受自己的商业义务。在一封这样的信中,文森特写道:“我的职责就是用我的作品去赚钱,这毫无疑问。”

兄弟两人就像商业公司中的联合投资人,你可以把这个公司叫作“文森特·凡·高公司”,正如文森特向提奥保证的那样,它会“把你数年来借我的钱都统统赚回来”。文森特也懂得商场里的变通和适应原则,他曾在年向弟弟承诺:“我绝不会拒绝任何一个正儿八经的委托,无论要我去做什么,不管我喜不喜欢,我都会尽量满足要求,或者在需要时重做一遍。”

文森特用最基本的商业语言阐明自己的商业计划,寻求弟弟的投资:“你看,我涂过颜料的画布要比一块空白画布值钱。”他甚至写信给提奥,提出了一个如果艺术生意失败的替代方案:“我亲爱的弟弟,如果我还没有彻底完蛋,或者被这该死的画逼疯,那我就还会是一个商人。”

这有些过于乐观了。文森特早就尝试过做一个艺术商人,结果证明了自己在这一行没什么前途。但这也表明他确实有一些商业天赋——当境况变得艰难时,文森特的观点是走出去推销。

沃霍尔那句“好的生意就是最好的艺术”的名言难道仅此而已吗?也许他的潜台词是“最好的艺术家也都擅长做生意”。

凡·高兄弟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吗?诚然,他们的合作并未取得立竿见影的商业成功,但倘若两人没有在30多岁时就英年早逝,那他们应该能有机会享受到“文森特·凡·高公司”成功运作带来的硕果——这个公司要是放到现在,肯定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有魅力的美术品牌之一。

自寻良机,从无到有

艺术家和商人并不是一对矛盾的存在。积极进取是创意成功的关键,正如达·芬奇(LeonardodaVinci)曾经说过:“我长期注意到,有成就的人在机会面前很少会袖手旁观或守株待兔,他们通常会走出去自寻良机。”

这便是艺术家的行事方式——去自寻良机,让事情从无到有。

他们就像其他任何一个企业家一样践行着这一点。他们主动而独立,雄心勃勃地去寻求而非逃避竞争。

必然会有一些人坚称他们不喜欢艺术竞赛,但艺术家们还是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在艺术界中,不去追逐有现金奖励的奖项和双年展颁发的金奖章是寸步难行的。

对任何一位满怀抱负的当代艺术家而言,这些都成了他们职业生涯中关键的一步,也是打通关系、建立品牌的良机。评奖征程是对艺术家的考验,比如一位幸运儿——美国艺术家西斯特·盖茨,他曾获得年在加的夫颁发的国际当代艺术奖(ArtesMundi)。

伴随着掌声和媒体报道,西斯特接过了四万英镑的奖金支票,他当即便决定与其他九位入围艺术家共同分享。这个举动相当不同寻常且出奇大方,不过这位41岁的艺术家既是雕塑家,又是企业家,还是位社会活动家,是我见过的最励志、最有进取心的人。

TheasterGatesandhisartworks

西斯特在芝加哥出生长大。这座城市的市中心和北区非常美丽,而西斯特居住的南区却是木板房和空地凌乱排列着,孩子们在街角游荡,失业率居高不下,数以百计的枪击事件在这里发生,因此这里也被称为美国的“谋杀之都”。

南区约99.6%的居民是黑人,根据西斯特的描述,“如果你看到这里有白人出没,他要么是来找茬,要么是个社会工作者,或者是个便衣警察”。

他将南区描述为“底层”,永远只有人从这里搬走,没人愿搬进来。西斯特在年搬到南区,因为这里房租便宜,而且只需步行一小段路就能穿过海德公园到达芝加哥大学。

西斯特买下一栋曾是糖果店的单层房屋,将屋内一个小房间改造成陶艺工作室。他醉心于手工艺,因为他喜欢将最普通的材料和泥土转变为美丽且有价值的东西这个想法。起初,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副业,结果却使他成了世界艺术名人堂的一员。

每逢周末,他会带着自己做的瓶瓶罐罐去集市,但当他意识到人们会为了一个盘子或杯子讨价还价(而这些东西都是他用双手和心灵创造出的陶器)时。他决定,宁可把这些作品白送出去也不要通过商品买卖而自贬身价。

于是西斯特不再去县上的集市,而是尝试进入艺术圈,接受严苛的挑战。

成功艺术家养成术!

年,西斯特在举办了个人陶艺作品展。但是!他不告诉观众这些是自己的作品,而是说它们是一位叫山口庄司(ShōjiYamaguchi)的东方传奇陶艺大师的佳作。

谁也不认识这位大师,其实他根本不存在。借助这个虚构的人物,西斯特企图将自己的陶器转变为艺术品。

西斯特为这位虚构的“山口先生”杜撰了一个缜密的身份背景,说他是在20世纪50年代被密西西比州伊塔万巴县奇妙的黑色黏土吸引而来到美国,然后就留在了这里,并娶了一位黑人妻子。年,上了年纪的陶艺家携妻返回出生地日本,而在这场旅行中夫妻二人不幸出车祸双双去世。

人们很喜欢这个展览,对这位山口庄司景仰不已。过了一段时间,整个骗局的真相曝光之后,公众的反应更加强烈。

艺术界充满欢乐,西斯特是多么有趣且聪明啊!这些陶艺作品固然不错,不过艺术家才是最精彩的啊!西斯特·盖茨——观念艺术家和神话制造者——成名了。

接下来是真正有意义的事

接下来,他利用自己艺术家的身份去做的事情令人难忘并鼓舞人心。他对城市环境有着深刻的认识与热情,继承了他父母的宗教价值观,更拥有出色的智力和艺术才能。这强大的组合还让他拥有了能言善辩的天赋、行动者的本能以及传教士般的热忱。

他成了一位文化企业家:一位用自己的身份来改善周围环境的艺术家。他可能是艺术界中最接近罗宾汉形象的人了。

在《艺术评论》ArtReview杂志公布的年度“艺术权力百人榜”Power中,西斯特·盖茨与顶尖策展人、博物馆馆长和巨富收藏家们一道被排在了前50名。他的作品被一些很酷的人购买,被放在一些很酷的地方展示。

当你知道他卖出的是些什么东西时肯定会感到惊异,因为它们是“垃圾”。至少它们都是用垃圾做的。

TheaterGates,MigrationRickshawforSleeping,Playing,andBuilding,.Wood,fabric,metal,plastic,HuguenotHouseremnants,68xx46inches.

西斯特出没于他那破败的社区里的荒废建筑中,用找到的废旧材料,包括坏掉的地板、碎裂的混凝土柱和老旧的消防水管来组成自己的艺术作品。他掸去这些材料上的灰尘,给它们抛光并用精致的木框将它们框起来,营造出一种简单的现代主义美感,然后将这些作品以高价出售。

这难道不是富有事业心的吗?

然而,他的艺术事业的形式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充分利用了艺术和艺术家在社会中较高的地位,来努力使芝加哥南区发生积极的改变。

坦白讲,他也惊讶于收藏家们会对他用废品做的艺术品赋予如此高的经济价值。但人们确实这么做了。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们清楚西斯特会把赚来的这笔钱花在何处——去用来翻新这些材料原本属于的房屋。他这么做是出于最初发现这些东西时它们明显缺失的某种爱与关切,这让残破的东西变得美丽。

当你漫步在南多切斯特大道时便能亲眼看到这种改变,而有三栋房子绝对会立即吸引住你的目光。

第一栋是在南多切斯特大道号的西斯特曾经的家和陶艺工作室,现在它叫作“聆听之屋”ListeningHouse,是一个放满音乐唱片的小型文化中心,所有唱片都来自年破产的瓦克斯博士唱片公司(Dr.WaxRecords)的库存。

下一栋房子在南多切斯特大道号,是西斯特于年金融危机后花几千美元买下来的废弃房屋。他用竖直条状的檐板装饰房子,并给它取名为“档案屋”ArchiveHouse。他在屋里放满了过期的《乌木》(Ebony)杂志、几千本来自倒闭的草原大道书店(PrairieAvenueBookshop)的书以及上万张来自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的玻璃幻灯片。

最后一栋房子是位于南多切斯特大道号的西斯特现在的家。他通常住在上层,而下层则是邀请当地居民看电影和上电影制片课的会客室和影院。西斯特同样给它取了个新名字,叫作“黑色电影屋”(BlackCinemaHouse),是西斯特在这条街上打造的第三个主题文化中心。

这些房子被统称为“多切斯特计划”DorchesterProjects,即展示一种创新风格的非裔美国人文化中心。

西斯特将自己改造旧房的过程描述为“浴火重生式的修复”,他向富裕的艺术收藏家们售卖房屋里被遗弃的内饰,再用得来的钱让疏于照管的房屋恢复生机。

我们必须让劳动者的技艺更加纯熟,感受更加敏锐。我们必须让这些传统回归,我们必须让劳动者重新获得尊严。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世界将不会被科技绑架。灵巧的双手能创造充满机遇的新领域,而现在科技行业的家伙却连改造自家的水管都不会—这可是真事。我看过人们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丢掉了工作,也看过一些人无法继续维持家庭生计。理性的、受过良好教育的黑人或白人,一旦失去工作,工作带给他们的尊严也就荡然无存了。

在面对自己的生活、事业还有周围居民的生活时,这个想法一直在西斯特·盖茨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推动着他。他的作品就是要表现那些被抛弃的东西,为社区提供经济上的和社交上的催化剂,并发挥他所掌握的城市规划的专业知识去投入到官僚社会的边缘,试图让政策发生调整,从而通过改变对一栋房子、一个街区的公众感知来振奋贫困地区。

他具体地实践了沃霍尔的“好的生意就是最好的艺术”的至理名言。生意就是西斯特的艺术,反之亦然。他认为“艺术家真正的力量不在于能够将一瞬间转化为金钱,而在于能够改变世界。到处有人做着可怕的事,破坏着我们的世界—磨平山顶、制造战争,是时候该有人用创造性行为去反抗这些破坏的行为了”。

我们知道艺术世界是喧嚣拥挤的,但一个艺术家能承认这一点,并且更进一步地公开利用这一点是很不寻常的。西斯特·盖茨的艺术是政治的、有力的,具有坚定的批判性的,坦然地依靠着他的艺术家身份。

他把这个忙碌喧嚣的艺术世界变成了一件艺术作品,它将艺术家的进取心表现了出来。

如今他已经拥有了几条街、几栋漂亮的房子和一个为他翻新的每栋建筑制造家具和配件的巨大工作室。“材料的诗学”深深吸引着他,他认为旧材料都“值得”被赋予新的生命,因为它们“代表了其他历史,代表了其他人”。

现在的西斯特是一位“像艺术家一样做生意的房地产开发商”,还是一位“像房地产开发商一样做生意的艺术家”呢?这其实都无所谓。如果他的财富是靠修缮周围社区的个人重建计划带来的,那我们祝他好运。关键是,他以艺术之名收获了太多东西。

他构建了一个全新而激进的经济模式,这全得益于“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本文节选自《像艺术家一样思考》有删改)

推荐阅读

艺术家是如何获得灵感,又是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或创作主题的呢?在成为大师之前,他们有着怎样的经历?通过与世界上最伟大的创意思想家多年的亲密接触,BBC艺术频道主编威尔·贡培兹发现了这些大师共同的特点。他们是极度好奇的、勇敢的、懂得思考的……贡培兹将从古至今的艺术大师分门别类,以轻松风趣的语言重点讲述了20余位艺术家背后的创意故事,更记录了他与我们这个时代的著名艺术家的直接交流。我们每个人都能借鉴这些艺术家的经历,是时候像艺术家样思考了!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购买以上推荐书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ezd.com/jfmj/58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