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均转载于“天津记忆” 今天的五大道范围,是原英租界推广界的一部分。墙子河以北的早期英租界道路命名大都以人名而命名,而在上世纪10-20年代规划墙子河以南的推广界时,道路命名分为以下几类,一、大不列颠地名,如:伦敦道、爱丁堡道、剑桥道等;二、河流名:如;西芬道、克兰特道、泰恩道等;三、殖民地地名,如:新加坡道、孟买道、香港道等;四、地标命名,如:小河道、海光寺道。
下图:雪后成都道,原名伦敦道(LondonRoad)。
这些英租界时期的路名现在似乎看来十分的陌生,但我们今天仍可以在香港找到这些道路的“远房亲戚”,他们拥有完全相同的英文路名,而中文翻译却各异,如:今天津重庆道东段,原英文名“CambridgeRoad”,即“剑桥道”。同名马路在香港九龙塘与窝打老道东侧相平行,中文名与天津相同。而今天津云南路原英文名“DumbartonRoad”,天津译名“登伯敦道”,在香港却叫“东宝庭道”。津港两地这样的“兄弟马路”还有很多,下文要介绍的伦敦道、牛津道、威灵顿道等在今天的香港都可以找到。似乎可以推断,天津英租界推广界和香港及九龙新界地区在历史上同期规划建设,道路命名方式也近似。
下图:睦南道,原名香港道(HongKongRoad)。
让我们再回到年的天津英租界。12月7日珍珠港事变后,日军派出一支番号为“极”的部队占领天津英租界,将英租界改为“极管区”,道路也改为以编号称谓,如新加坡道改名“极管区33号路”。年,原英租界“移交”给汪伪政府,极管区改名为“兴亚二区”,道路名称也随之调整为“兴亚二区33号路”。抗战胜利后,年,国民政府以中国地名重新命名了所有原租界道路,如新加坡道改名大理道。
下图:年的英租界边缘海光寺道(HaiKwanSsuRoad),今天的西康路。
下面我们来说说一些道路和建筑名称的联系。
今天的睦南道,租界时期叫做香港道(HongKongRoad),年以中越边境的镇南关命名为镇南道。年,随着镇南关改名睦南关,道路也随着改名。尽管年睦南关又改称友谊关,但睦南道的名字却始终延续下来,这也是全国唯一叫做睦南道的路名。睦南道与马场道交口,有一幢建于年的现代化大楼----香港大楼,其命名就是以当时的香港道而命名。尽管香港大楼与今天的香港路(原名泰恩道TyneRoad)距离很近,但两者并没有联系。
下图:20年代的睦南道,背景中的大楼是现在的航院小区。(陈硕提供)
今天的河北路,租界时期叫做威灵顿道(WellingtonRoad),以Wellington命名的地方有很多,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印度都有,都是以战胜拿破仑的英国名将阿瑟·韦尔斯利,第一代惠灵顿公爵的名号而命名。但地名中,最知名的应算新西兰的首都,大陆地区现在翻译为惠灵顿,港台地区还是叫做威灵顿。河北路与睦南道交口的林东大楼,其英文为WellingtonFlats,大楼的中文名取其译音。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目前资料中介绍林东大楼是年由孙养如建,而年的航拍照片中,并没有林东大楼的身影。综合五大道地区其他公寓式大楼的建筑年代,初步估计此楼建于30年代,而年很可能是误用了威灵顿路建成年代。此外,在河北路与重庆道交口,是著名外交家顾维钧旧居,建于年。顾维钧的英文名是WellingtonKoo,因此也有一说,是顾维钧因道路名称与自己同名而在此建房,但此说有待进一步证实。陈道明在《我的》和《建党伟业》中两次扮演顾维钧,而陈道明原来在天津的家,就在距此不远的重庆道育文坊。
下图:林东大楼老照片(陈硕提供)
今天的重庆道,租界时期以河北为界分为两段,西段称为爱丁堡道(EdinburghRoad)和东端称为剑桥道(CambridgeRoad)。为什么分两段名字呢?这是因为当时五大道地区为一片洼地,也许是因为河北路当时地势高,年就形成了道路,故而英国工部局以今天的河北路为界,先期将东北侧填土垫地,年铺设了东侧的剑桥道,此后十年后才逐渐铺设西侧道路,命名为爱丁堡道。重庆道庆王府对面的剑桥大楼即以剑桥道而命名,这幢大楼建于年,主要作为外国人公寓,大楼设计者盖苓也曾居于此。此外,成都道与重庆道之间的兴富里,原名爱丁堡里,年至年张慰民、庄诚以及冯玉祥叔父先后建房成巷。
下图:剑桥大楼
成都道,租界时期叫做伦敦道(LondonRoad),年全部铺设完成。作为贯通英租界推广界的通衢大道,“灯亮齐备,其雅致宜人,当为本租界前所未有”。其宽度达到24米(车道14米,人行道10米),路中间还有隔离带和高大的灯杆(年拆除)。今天成都道与长沙路交口南侧的鹏程里,建于年,原名伦敦里。年归天津民航局,改名鹏程里。
下图:50年代的成都道与长沙路交口,塔楼后即为鹏程里。
新华路,租界时期叫做牛津道(OxfordRoad),年道路更名时,为了纪念在年逝世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而改名林森路,后改为新华路。今天新华路与洛阳道交口的庆云里,建于年,原名牛津别墅。
下图:今天的庆云里
下图:本文介绍的道路及建筑位置示意图(傅磊绘制)
英租界推广界有两条道路是以地标命名,分别是推广界最北端的小河道(CreekRoad)和最南端的海光寺道(HaiKwanSsuRoad)。今天的南京路原本是一条人工河,即年僧格林沁开挖的墙子河,当时将挖出的土堆砌到北侧形成濠墙。年英租界扩展到墙子河北岸,将就墙子河北岸的道路定名为围墙道,又名额尔金路(ElginRoad)。年英租界推广到墙子河以南,将临河南侧的道路命名为小河道。年,围墙道和小河道分别改为南京路和上海道,年墙子河填埋修建地铁,年两条道路合并称为胜利路,年恢复为南京路。海光寺道就是今天的西康路,因通向海光寺而命名,这是英租界的最南端,再向外是一片水塘洼地,年以西康省而更名,沿用至今。
下图:原墙子河平安桥段,左侧是围墙道,河对岸是小河道。左侧建筑为今天音乐厅位置。
下表:原英租界推广界道路名称一览
路号
当时路名
英文路名
年后
年后
31
香港道
HongKongRoad
镇南道
睦南道
32
小河道
CreekRoad
上海道
南京路南半幅
(营口道至徐州道)
33
新加坡道
SingaporeRoad
大理道
大理道
34
怡丰道
AvonRoad
湖北路
湖北路
(南京路至重庆道)
35
科伦坡道
ColomboRoad
常德道
常德道
36
泰恩道(又名泰安道)
TyneRoad
香港路
香港路
37
爱丁堡道
EdinburghRoad
重庆道
重庆道
(河北路以西)
38
西德尼道
SydneyRoad
澳门路
澳门路
39
剑桥道
CambridgeRoad
重庆道
重庆道
(河北路以东)
40
牛津道
OxfordRoad
林森路
新华路
(南京路至马场道)
41
都柏林道
DublinRoad
郑州道
郑州道
42
摩西道
MerseyRoad
南海路
南海路
43
达克拉道
DouglasRoad
洛阳道
洛阳道
44
威灵顿道
WellingtonRoad
河北路
河北路
(南京路至马场道段)
45
伦敦道
LondonRoad
成都道
成都道
46
西芬道
SevernRoad
湖南路
湖南路
47
福发道
ForfarRoad
岳阳道
岳阳道
48
三安道
ShannonRoad
山西路
山西路
(南京路至成都道)
49
伯斯道
PerthRoad
长沙路
长沙路
(南京路至西安道)
50
马耳他道
MaltaRoad
衡阳路
衡阳路
51
匹伯利道
PeeblesRoad
苍梧路
苍梧路
52
加的夫道
CardiffRoad
长沙路
长沙路
(西安道至重庆道)
53
益世宾道
EastbourneRoad
柳州路
柳州路
54
孟买道
BombayRoad
潼关道
潼关道
55
约克道
YorkRoad
南宁路
南宁路
56
敦桥道
TunbridgeRoad
西安道
西安道
57
大北道
DerbyRoad
贵州路
贵州路
58
克兰特道
ClydeRoad
芷江路
芷江路
59
林莫克道
LimerickRoad
沙市道
沙市道
60
培思类道
PaisleyRoad
襄阳道
襄阳道
61
格林威道
GreenwichRoad
宜昌道
宜昌道
62
德列道
DelhiRoad
广西路
广西路
63
文赛道
WindsorRoad
汉阳道
汉阳道
64
体伯瑞道
TipperaryRoad
汉口东道
汉口东道
65
体伯瑞道
TipperaryRoad
汉口西道
汉口西道
66
格拉斯哥道
GlasgowRoad
桂林路、武昌路
桂林路、武昌路
67
有路号无路名
规划道路未修筑
68
登伯敦道
DumbartonRoad
云南路
云南路
69
有路号无路名
规划道路未修筑
70
康伯兰道
CumberlandRoad
昆明路
昆明路
(马场道至成都道)
71
有路号无路名
规划道路未修筑
72
奥克尼道
OrkneyRoad
昆明路
昆明路
(成都道至营口道)
73
有路号无路名
规划道路未修筑
74
海光寺道
HaiKwanSsuRoad
西康路
西康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