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
警语
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家的天梯。
——歌德
「第期」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美国发现世界最古老森林遗迹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一个国际团队近日在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在美国纽约州东南部发现了距今约3.86亿年的古森林化石遗迹,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森林的遗迹。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和英国加的夫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说,他们在纽约州东南部距今约3.86亿年的古生代泥盆纪中期地层中发现了这处古森林遗迹。距离此处40公里的一处森林遗迹此前被科学家认为是“最古老的”,而新发现的遗迹还要早万至万年。
这处古森林在3.86亿年前是亚热带或温带湿地。研究人员认为,当时主要有两种植物在这里扎根。一种是古羊齿属植物,其粗壮的根部呈放射状伸展,辐射范围直径约11米。古羊齿属植物被认为是松、杉等针叶树的祖先。新发现表明,长寿并且高大的树木出现得比科学家以往认为的更早。
另一种是与椰子树形状相似的蕨类植物,1至2年生,整个根系辐射半径约1至2米,其中主根直径仅有20至50厘米。40公里外那处古森林遗迹也曾发现过这种蕨类植物。
在距今约3.6亿年的泥盆纪末期,地球上曾发生过生物大灭绝,此后石炭纪大规模森林又开始增多,堆积在地层中的大量树木在地热和压力作用下变成煤炭。
新研究有助早期防治神经性疼痛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神经性疼痛如不及时治疗,发展为慢性疼痛后会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德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抑制神经性疼痛的方法,这有助于对该疾病的早期防治。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美国《生物化学杂志》上。
神经性疼痛由神经系统损伤或紊乱诱发,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手脚出现刺痛感、麻木感和灼烧感可能是神经性疼痛的征兆,如不及时治疗而发展为慢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因长期疼痛而大大降低。
德国弗劳恩霍夫分子生物学与应用生态学研究所日前发布公报说,该所研究人员分析了神经性疼痛的机制。神经系统在受伤等情况下会向免疫系统发出“警报”信号,但免疫细胞被诱导到受伤部位后,有时会导致长期炎症,从而造成持续的神经性疼痛,最终演变成慢性疼痛。
在这个过程中,前列腺素E2是一种重要的信号物质。常用的布洛芬和双氯芬酸等止痛药就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E2的产生,起到止痛效果。
研究人员发现了另一种抑制疼痛的方法。前列腺素E2要发挥作用需要与一种受体结合,而这种受体与一种名为CCL2的信号分子高度相关。研究显示,在布洛芬等药物无法起作用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抗体抑制CCL2信号分子的功能,也能显著减少疼痛发作。研究人员说,这种方法有望用于神经性疼痛的早期防治。
科学家发现机体抗病毒感染新型药物靶点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红艳研究组与上海大学魏滨实验室合作,发现细胞内的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DHCR7)下调机体先天免疫抗病毒感染的功能与机制,阻断其活性可显著增强人体免疫“卫士”——巨噬细胞清除寨卡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多种病毒的“战斗力”。相关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免疫》。
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但新研究显示,降低巨噬细胞的胆固醇合成有助于抵御病毒感染。本研究通过筛选锁定了对DNA病毒、RNA病毒感染都会“异常表达”的一种还原酶——DHCR7,它能将7—脱氢胆固醇(7—DHC)转化为胆固醇。研究人员发现,阻断DHCR7活性,可在降低胆固醇的同时促进7—DHC累积,最终增强一型干扰素(如IFNβ)的产生水平,从而有效阻止病毒感染。
研究人员发现,“信号通路”的构建类似“接力棒”传递:7-DHC如同巨噬细胞的膜表面的雷达,将病毒入侵的“危险信号”传递给巨噬细胞内蛋白激酶AKT3,促进AKT3活化;AKT3随即与负责基因转录的IRF3结合,“通知”IRF3紧急产生更多的干扰素IFNβ。这种信号通路就像“集结号”,最终让巨噬细胞尽快清除入侵病毒。
研究人员在研究中还发现了乳腺癌化疗药物他莫昔芬具有抑制疱疹病毒和寨卡病毒感染的新功能,该药物曾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抑制DHCR7活性。
相关论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