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陈瑜
在鱼龙混杂的文玩市场,有不少无良商家往往会将廉价的血檀冒充小叶紫檀,以牟取暴利。可是偏偏有这么一伙人,却反其道行之,将昂贵的小叶紫檀冒充血檀。
近日,上海海关就接连逮住了这么一批走私分子。他们通过伪报品名的方式,将国家限制进口的檀香紫檀(俗称小叶紫檀)等珍稀濒危名贵红木物种,伪报成廉价的染料紫檀(俗称血檀)等。
根据海关总署缉私局提供线索,年1月16日凌晨上海海关出动警员90余名,分11个行动组在南京、福州、厦门等地缉私局及地方公安的配合下同步开展查缉抓捕。行动中共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刑事立案3起,查扣涉案集装箱5个,涉及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的檀香紫檀50余吨,价值约余万元。
血檀,图自网络
由于这两种木材在外观上比较相似,仅凭肉眼很难区分,所以将染料紫檀当成小叶紫檀出售,一直是文玩市场上不良商家惯用的伎俩。如今,这种方式正被不少走私团伙“借鉴”过来。只可惜,他们的对手不是文玩市场的“小白”,而是火眼金睛的海关关员。
据介绍,由于国内市场对小叶紫檀等珍稀名贵红木仍有较大需求,为牟取高额利润,走私分子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今年以来,上海海关还立案侦办了5起将濒危木材刺猬紫檀伪报为缅茄木方料、腺瘤豆木板材走私进口的案件,查扣刺猬紫檀吨。
檀香紫檀、刺猬紫檀,都是高档家具和文玩物品的重要原料,生产周期漫长,由于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目前已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檀香紫檀、刺猬紫檀及其制品均属于贸易管制类货物,企业及个人必须取得由国家濒危物种管理办公室及其授权办事处签发的相关证明,海关才予办理通关手续。
5月10日,上海海关举行打击象牙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走私新闻发布会,上海海关缉私局李清副局长介绍,今年1至4月,上海海关共查获涉及象牙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的走私违法案件92起,是去年同期的10.2倍。缴获象牙制品10.26千克,穿山甲鳞片.6千克,刺猬紫檀吨,檀香紫檀80吨,以及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鱼鳔、海马干、河马牙、穿山甲、玳瑁、海狗皮等近千件。
相关人士表示,结合近期查获的案件,当前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走私违法活动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行邮、货运成走私主渠道。濒危动物及制品因具有体积小、价值高等特性,大多通过邮递或行李夹藏的方式走私入境,濒危植物主要通过伪报品名等方式通过货运渠道走私入境。
二是走私物种种类日趋多样化。除象牙、穿山甲鳞片等传统走私物种外,加湾石首鱼、河马牙、小叶紫檀等以往上海口岸较少查获的物种也日趋增多,反映出走私分子有从南方口岸北上迁移的趋势。
三是走私来源地相对集中。上海海关查获的涉案物种来源地主要来自非洲尼日利亚、欧洲英意、东南亚日本等地区。
四是团伙特征日趋明显。涉案团伙有严密的组织架构、明确分工,在境外成立公司,由境外员工负责采购,部分员工负责携带入境,国内收货人负责销售、回笼资金,形成完整走私链。
五是走私主体身份相对固定。主要以回国探亲、休假的务工人员为主,也有短期多次出入境、在国外淘货到国内出售的人员。
针对当前走私违法活动的特点,上海海关持续开展“国门利剑”系列专项行动,举全关之力严厉打击象牙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走私犯罪。
在货运渠道,加大对来自重点国家的高风险货物的查验力度,对可疑集装箱实施彻底开箱查验。在旅检和邮运快件渠道,加强重点国家、重点航线、重点人群进出境行李物品和邮运快件的风险布控,有效提高查获比率。针对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走私职业化、团伙化特征愈加明显的特点,上海海关充分发挥“智慧缉私”作用,提高情报经营和深挖扩案能力,“盯两头、打中间”,编织严密查缉网络。
今年以来,上海海关根据情报线索,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信息匹配,连续查获走私穿山甲鳞片案件14起,截获鳞片.6千克,案值余万元。连续查获了3起走私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鱼膘案,截获鱼鳔个,案值余万元。
此外,上海海关加强与公安、邮政、林业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和执法协作,在情报经营、侦查技术、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完善濒危物种打私综合治理机制,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剖析典型案例、普及法律常识,不断加深群众对打击象牙等濒危物种走私的认识和理解。
来源:科技日报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朱丽
审核:管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