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明天,电影《八佰》将正式上映!
这部以战争巨制自居的历史向电影,主要描写了淞沪会战当中的四行仓库保卫战中。据称,单纯在制作上,这部电影的总投入达到了5.5亿人民币。
但就是这样一部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的“巨制”,点映之后引起了争议。
有人说《八佰》中虚构中国士兵拿日军战俘刺杀练胆,把法西斯的精神强行加在了保家卫国的中国军人身上。
播出后甚至可能引起外交上的争端和国际上的负面舆论。有人说它是一部好的电影,但是艺术加工的成分过头了,导致内容失真。
电影本虎还没去看过,这事儿具体什么样,虎哥不做评论。
但作为一个稍懂那么一丢丢历史的老军迷,本虎却知道,现实中的八百壮士是个什么样的。
01
年,日本海军陆战队以保护侨民为由,不断扩大上海占领区,与中方发生冲突,双方交战后,中国同日本签订了《中日上海停战及日方撤军协定》。
协议中明确规定,中国方面在上海、苏州、昆山的这一线地区没有驻兵权,上海是“非武装的地区”,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军队可以在沿线实施驻扎。
协议中同时还达成了所谓的“谅解”,声称要取缔中国的抗日运动,作为事件核心部队的十九路军撤离上海。
此次事件之后,日军彻底接管上海。
但是,退让和妥协并没有换来当政想要的和平。
七七事变爆发一个月后,日军开始全面进攻上海,淞沪会战打响了。
▲进入北平城的日军部队
这场战役可以说是抗战期间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
此外,日军部队还有着“龙骧”、“凤翔”、“加贺”、“赤城”四艘航母提供航空支持,“出云”号巡洋舰的炮击也从未停止。
10月26日,我军不仅未能将日军赶下海,反而导致日军部队持续增兵。中国守军面临被围歼的风险,不得不全面撤退。
▲日军“出云”号巡洋舰
02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距离英国租界仅一河之隔,淞沪会战最后的根据地。
▲一条小小的苏州河,仿佛隔出了两个世界
10月26日,日军反攻逐渐凶猛,时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的顾祝同一通电话打给了88师师长孙元良,转达了蒋介石要求其部死守上海的命令,孙元良明白这通电话的意义,更明白蒋介石的打算。
10月30日要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国际会议,
蒋希望国际加入协调,"使各国怒敌,作经济制裁,并促使英、美允俄参战"。“上海这一仗,要打给外国人看看”。
所以上海的战争无论如何也不能在10月30日结束,如果结束了,列强看生米煮成熟饭,可能也就不管了。
但是前线实在是顶不住了,每一分钟都有大量士兵战死,一天死掉一个师,怎么办?蒋介石决定:熬,多熬一天是一天。
▲从上海到南京,孙元良的“飞将军”之名当之无愧
孙元良声称这是“送死”的任务,将整个88师搭进去太亏,建议只留下一个团就好。然后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又变成了一个加强营,总数不到四百人。
而且这四百人中,老兵很少,大多是刚刚补充进来的乡村警察和新兵,其中最多的是湖北通城保安大队,他们在武汉接受了群众的欢送,坐着火车来到上海,被改编为2个连,直接拉进了四行仓库。
次日凌晨,负责留守的谢晋元正式接管仓库守军,开始了防御部署。
仓库内原先存放的大豆、玉米等粮食货物,成为了天然的掩体。
在谢晋元的命令下,步兵一连沿西藏路进行部署,承担掩护仓库右翼的任务,配备数挺轻机枪。
▲居高临下的火力配备,压制效果极佳
完成部署之后,当天下午五点英国军官进入仓库,表示很钦佩谢晋元的勇气,邀请其撤退进入英租界,遭到了当面拒绝。
03
10月27日,凶悍的日军第三师团开入上海北站,当天下午一点,日军侦察小队抵进四行仓库附近区域,随后遭到当场击毙。
当天两点,中国侦察兵遭遇日军五十人左右的小队,发生零星交火过后脱离接触。
随后,一个连级日军部队向右翼阵地发起进攻,三连长石美豪中弹之后,依旧指挥前线战斗直到大腿再次被击中。
在第一波攻击被打退后,日军部队开始在仓库附近地区纵火,妄图引发全面性火灾将中国守军从阵地逼出来,随后遭到了我军扑灭。
晚上九点,主要战斗结束,我军阵亡两人,伤四人。
次日,日军的进攻愈发猛烈,早晨在仓库顶楼观察敌情的时候,谢晋元直接抄起一支步枪,将米外的日本宪兵当场击毙。
▲谢晋元
随后日军的主要进攻方向转移到了西侧,成功将四行仓库的水电切断。
入夜后,上海女童子军杨惠敏看到四行仓库上空没有中华民国国旗飘扬,便于夜间负国旗游过苏州河,将国旗送到守卫将士手中。
并带出了一份八百人的名单用以迷惑对手,这也是八百壮士的由来。
▲布满了弹孔的四行仓库0429日早晨,四行仓库上升起了一面崭新的旗帜,苏州河对岸聚集了三万多民众,无不为此欢呼。
或许是遭到了刺激,恼羞成怒日军在当天发起了最大规模的进攻,坦克、加农炮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往前推进,一度逼近到仓库楼下。
▲电影片段
在日军架起梯子妄图登入仓库二层,眼看着墙壁马上就要被炸开,一位名叫陈树生的战士身上绑满手榴弹,从五楼跳下砸入日军之中,和敌人同归于尽保下了仓库。
这四百多人,在战斗的间隙中,给父母、妻子、儿女留下了封遗书,字字血泪、句句含情。
谢晋元自己也写下了遗书:“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
▲电影片段
实际上,在战斗进行的同时,日本方面也在向外籍人士施压,要求中国撤出四行仓库,尽快解决战斗。
于是,在30日当天,上海英租界上将HarryEdwardArnhold带队进入,在提供补给的同时,劝告驻扎的中国军队投降。
同日收到蒋介石撤退命令,谢晋元部31日撤出仓库,进入英租界。
▲松井石根,中国人民熟知的几个刽子手之一
日方指挥官松井石根原本答应让中国守军安全退去,但在得知守卫仓库仅有四百余人的消息之时,当场发怒,要求英租界对此四百人严加看管,否则进攻英租界。
迫于日本的压力,刚进入租界的时候,迫荷枪实弹的英军部队将他们当场缴械。随后,将所有人收拢到一起关押,由租界的白俄雇佣兵所看管。
即便是在此逆境之下,谢晋元依旧带领战士们训练,对抗战保持乐观态度。
抗战一周年之际,孤军将士们升起国旗纪念牺牲的同胞。但在升旗的时候,白俄大兵手持机关枪闯入进行对中国军人扫射,随后进行了长时间的殴打。
年4月份,谢晋元在出操时遭受叛徒袭击,重伤身亡,年仅36岁。
年底,珍珠港事件后,日本彻底同英美翻脸,日军进入租界后将这些中国军人分别送到各个战区执行高强度的劳务活动,受尽了侮辱与虐待,大多数死在了湿热的新几内亚。
日本投降后,有少部分孤军士兵回到了重庆,此时的八百壮士,历经八年的摧残,能侥幸活下来已经十分不易,至于工作生活,则大都无着无落。
▲最后的“八百壮士”杨根奎05
四行仓库的战斗失败了吗?
从战争上说,这是一场还未开始,所有人就已经知道结局的战斗,绝没有半点胜利的希望。
从政治上说,八百壮士的留守也没能达到蒋介石预想的效果。
蒋的本意,是准备以牺牲这一个师的代价,来换取友邦的同情,实现对日本的制裁。
但事与愿违,还没容等到友邦的同情,却先引起了友邦的“惊诧”,因为四行仓库紧临公共租界,列强们不高兴在这里打仗,因而没等九国公约开会,就逼迫着蒋政府下令要八百壮士撤离了战场。
蒋介石的这一企图落了空。
其后到了九国公约会议时,也没能制裁日本,也没给中国以任何实际意义上的支持。
也就是说,八百壮士的抗敌行动,不管从军事上说、从政治上说,意义都不大,甚至可以说毫无意义。
但是,四行孤军的壮举却收获了一个意外的、超级巨大的效果,振奋人心。
这一效果极大地鼓舞了全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和信心。而这,大概是当初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
八百壮士的悲壮,不是在战时,恰恰相反,在四行仓库那四天的战斗是壮但不悲。
八百壮士的悲,悲在进入租界以后,而这,却往往又是电影电视剧等文艺作品不愿意表现的。
06
无论如何,这4百多名国军战士是当之无愧的抗日英雄,这些国军战士的是以表现足以令人敬佩。
但老话说的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里说的孟瘸子说过:“有这么一个人,能把我们活着从西岸带回东岸;要是有这么一个人,带着我们哥几个一起勇敢,一起往前冲,谁都不猜忌谁,该多好。”
年,百万国军在淞沪被几个日本师团全部打残,随后南京陷落,发生大屠杀,十五年后,依旧是国军投诚过来的队伍,能在朝鲜跟美国一较高低,攻陷汉城,阻挡美军北进。
所以问题不在参战人身上,而在于缺少指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以及为国而战的信仰上。
自古以来,中华儿女不缺英雄,缺的是保护英雄,让战士们明白自己在为什么而战的领导者。
曾经的国府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们被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
如今我们能从低谷走到现在,将来就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