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他是个骗子,明明结过一次婚的,骗我们侄女说是初婚。骗婚我们也认了,现在居然还要离婚!”
“法官,这个人不是个东西啊!我侄女比他小9岁,他一个月挣一两万,每个月只给我侄女两千块钱,侄女租房子带两个娃儿读书,省吃俭用,还要靠娘家父母接济啊!”
“他是上门女婿,我把他当亲儿子看,我近70岁的人了,从来没让他下地干活,还帮他们供两个娃娃上学,我身体不好长年吃药,儿子、儿媳都是残疾人,我的负担也重啊,他这样做对得起哪个啊?”
“这种东西,有好不得了?今天不拿个说法出来不得行,走不出法庭!”
“对!帮他带了娃儿要喊他给钱!想离婚没那么简单!挨打都是小事!”
个个都义愤填膺的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年,29岁的蒋某与20岁的廖某相遇,两人很快建立了恋爱关系,年6月,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小宇出生了。虽然知道了蒋某曾经有过一次婚姻,且与前妻育有一个女儿,但是廖某没有计较蒋某的隐瞒,小两口仍然甜甜蜜蜜,廖某的父母对蒋某这个上门女婿也疼爱有加。年9月,二人的女儿琪琪出生了,家里的担子也更重了,从事装修行业的蒋某便常年在外务工,廖某却留在了家中照看两个孩子。由于夫妻二人聚少离多,感情慢慢平淡。蒋某虽然每月的收入不菲,但仅给廖某两千块钱,两个孩子都上学了,还要租房,廖某只有靠父母帮衬,夫妻二人也生了嫌隙。在外打拼的蒋某认为廖某爱打牌,没好好管教孩子,让其无法忍受,双方矛盾加剧。年2月,二人开始分居,11月蒋某向蓬莱法庭递交了诉状,要求与廖某离婚,两个孩子随蒋某生活,廖某每月支付抚养费元。接到法院的电话,廖某十分抵触,拒收相关法律文书。廖某的父母及亲戚也颇感意外,认为二人没有吵嘴闹架,怎么就闹离婚了,怀疑是蒋某起了二心。还没到开庭时间,廖某的亲戚便早早来到法庭助阵,吵吵嚷嚷着齐齐想往法庭挤,被法警拦住后,群情激愤,便在法庭院坝内大声吵闹。承办法官彭蓉闻声连忙到院坝内安抚廖某的亲戚,于是便出现了开头一幕。鉴于廖某亲戚情绪如此激动,彭蓉觉得必须要让他们发泄一下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于是当起了一个真诚的听众。认真听了廖某亲戚半个多小时的讲述,彭蓉对廖某的家庭境况有了初步了解,同时廖某亲戚的情绪也慢慢平和下来。问及二人离婚事宜,廖某亲戚众口一致地回答“要离就离!”并同意两个小孩由蒋某抚养,但是廖某不承担抚养费,原因是,廖某没有工作,父母年纪大了常年吃药,弟弟、弟媳又是残疾人,家庭负担较重,养自己都困难。整个过程中,廖某一直低着头,一句话都没有说,彭蓉正打算和廖某单独聊聊时,蒋某和其代理律师到了法庭,廖某的叔父和姑姑立马冲上去对蒋某一通骂,其他亲戚也迅速围了过去,彭蓉赶紧将两方隔开,把蒋某安排到了民事审判庭,再告知廖某的亲戚在院坝内等候,待和蒋某谈后再作答复。与蒋某谈:问及蒋某为什么坚持离婚时,蒋某沉默一阵后竟然伤心地哭了起来,说廖某对自己不忠,对两个孩子不闻不问,晚上去外面玩到很晚不回家,儿子放学后自己回家煮饭吃,还受人恐吓不敢回家;自己在外打拼不容易,无法忍受廖某的行为。蒋某认可廖某家的困境,但是坚持廖某每月支付两个孩子的抚养费元。彭蓉建议蒋某认真考虑一下自己家庭状况和廖某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个可行性的方案。与廖某谈:然后,彭蓉将廖某单独叫到接待室,征求其个人意见。廖某同意离婚,但是坚持无力承担抚养费。彭蓉劝告廖某说:女人要自立,等着别人给饭吃说不定哪天就要挨饿!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不带孩子就要给抚养费,是情理也是法理,不能以自己挣不到钱为借口来逃避法定义务。廖某低头不说话,一直盯着自己的脚尖,似在认真考虑,半晌后开口同意每月支付元抚养费。见廖某松了口,彭蓉看见了调解的希望,又接着说:两个小孩一个月元确实少了,现在猪肉都近30元一斤;蒋某要求的金额没有超出法律规定,如果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我们会将你每月支付的抚养费固定在法律文书上,今后孩子长大了,也知道妈妈虽然能力有限,但是还是抚养了我们,你自己也不会觉得对不起孩子,还是尽力了的。廖某称自己的姑姑和姨妈去咨询了律师,想征求姑姑和姨妈的意见。此时,蒋某的代理律师找到彭蓉说,经过其给蒋某做工作,蒋某同意廖某每月支付元抚养费,只支付5年。彭蓉觉得蒋某的这个要求切实可行,廖某的姑姑和姨妈是“助阵的主心骨”,做通这二人的工作,廖某的亲戚就不会发难了,于是将二人也请到接待室,和律师一同给廖某做起了思想工作,慢慢地,廖某同意每月给元,但是其姑姑和姨妈支持每月支付元的意见。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但彭蓉没有放弃,又给廖某算起了账,小宇还有6年成年,琪琪还有11年成年,两个都在城里上学,参照相关标准计算一个孩子一年的抚养费是1.08万元,到两个孩子都成年,廖某需要支付近20万的抚养费,蒋某的方案对廖某来说,是充分考虑了廖某的难处的。最后,经过不懈努力,在蒋某律师的协同调解下,廖某终于同意了蒋某的调解方案。一场亲戚助威的“离婚战”终于在3个小时用心用情的调解下偃旗息鼓。彭蓉说:夫妻矛盾没有对与错,只是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夫妻离婚,不要纠结是哪方的过错,最主要的是如何减少对孩子的影响和伤害。法院处理离婚纠纷,一定是本着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的。本案最开始是没有调解基础的,之所以想调解下来,就是看见两个幼小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双方和平分手对孩子的伤害无疑是最小的。“工作再难做,我们都要试一试!”来源:大英县人民法院
编辑:大英微圈
链接:中国美景◇四川美景◇遂宁美景◇大英美景◇四川美食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掌览便民大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